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的“六道禁令”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6-19

清晨逛菜市场时,总能看到新鲜的蔬菜瓜果、活蹦乱跳的鱼虾禽肉——这些农产品摆上餐桌前,其实藏着一道守护安全的“法律防线”。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来给大家讲讲,清晰划定了哪些农产品绝对不能流入市场的法规,这背后可关乎咱老百姓每一口的饮食安全。

舌尖上的安全:农产品的“六道禁令”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用药剂或其他有害化合物;

(二)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超标;

(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生物毒素不合标准;

(四)保鲜剂等添加剂、包装材料使用违规;

(五)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及产品;

(六)其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情形。

这条法规就像给农产品装上了“安全过滤器”。想想看,若菜叶子上沾着禁售农药,就像给食物抹了“毒霜”;肉类若残留超标兽药,无异于吃下“隐形杀手”。哪怕是保鲜用的包装材料,如果违规添加有害物质,也可能在储存中慢慢污染食物。更别说病死动物产品,直接就是威胁健康的“定时炸弹”。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中,这些规定早成日常检测的“硬指标”。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提醒大家,去超市买菜时,不妨多留意农产品的检测合格证——这一张张纸片背后,正是法规在为餐桌安全站岗。毕竟吃得放心,才是日子里最实在的幸福。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三农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jpg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