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圣水峪土地修复项目掠影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8-28

  又是一年夏草绿,花果飘香景色迷。

  盛夏7月,中国矿业报记者再次来到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圣水峪土地修复项目现场,看到的是一幅绿水青山、如诗如画的生态扶贫新画面:尾矿坝里变绿洲,芦苇荡中白鹭飞;废弃矿山成良田,葡萄香来花生壮;田园风光无限好,企地共赢摘贫帽。

  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工程有限公司是集“土地修复、固废利用、工农复合、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007年,该公司董事长孙泽岭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废弃矿区看到农民因土地被破坏无法耕种而带来的那份痛心时,内心深处也是一阵阵刺痛,从而萌发了致力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念头和决心。

  从2010年起,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矿山生态修复、土地复垦中来,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土地复垦、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不依靠政府投资,而是利用土地修复过程中对固废及复垦土料中的价值资源高效综合利用获得的工业收入支撑起整个项目生态修复的全部投资。历时7年,他先后修复矿区土地1100余亩,栽种葡萄700余亩,樱桃、苹果等果木300余亩,无公害蔬菜100余亩,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鲜食葡萄为主,各式无公害农产品为辅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基地,成为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成功典范和突出代表。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是孙泽岭根据矿山修复领域特点率先提出的,以工业固废高效综合利用为主导,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为发展方向,通过延伸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提升循环利用产业效益;再利用以工补农的投资模式,实现对矿区修复过程中生态农业的持续投资,最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新模式。该模式如果在全国推广,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可为国家在非财政投资下修复土地数万亩,并且固废利用产品将极大缓解我国现阶段建筑骨料的供需矛盾,推动示范项目周边的村民实现精准产业扶贫,使项目成为利国、利民、利企的三利型循环经济产业。

  孙泽岭提出了对矿山固废“吃干榨净、百分百利用”的循环经济创新理念,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在矿山固废利用技术层面走在了全国矿山固废综合利用的前列,使矿山固废实现了低成本环保达标以及100%资源综合利用率,其产业化水平属国内先进水平,为我国现有的废弃矿山环境治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做出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由于改变了传统的固废利用模式,项目将固废利用从单一的金属矿粉提取变为金属矿粉、建筑骨料、复垦土料综合提取,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实施至今,在土地修复持续投入的同时,项目累计处理矿山固废1000多万吨,累计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3000余万元,支付当地农民工资3000余万元,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其倾力打造的泗水县圣水峪土地修复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已成为国家工信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工程项目,首例推广复制的“柘沟镇尾矿综合利用新型建材产业化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2017中央财政投资重点工程。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中国矿业报记者站在由废弃尾矿坝改造后形成的惠丰湖畔,凉风习习,芦苇摇曳,野鸭嬉戏,白鹭展翅,眼前的生态美景彻底颠覆了原来尾矿坝的印象。而在废弃矿坑整治修复后建成的生态农业区,葡萄藤上挂满了即将成熟的果实,间种的花生长势喜人,还有旁边那一片片、一排排梨树、樱桃树枝繁叶茂。置身于惠丰的圣水峪土地生态修复项目之中,俨然到了一个花果飘香、生态美好的“世外桃源”。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废弃矿渣回收、荒山修复再造事业,为建设生态泗水、美丽泗水做贡献,为生态致富、精准扶贫尽职责!”已初战告捷的孙泽岭信心满满地说。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