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专家解析了赭曲霉毒素合成分子途径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0-09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阳团队发现一个负责赭曲霉毒素合成的基因簇,阐明了赭曲霉毒素合成步骤及两个关键调控基因。该研究对预防和控制赭曲霉毒素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作为亮点文章在线发表在《应用与环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

  赭曲霉毒素A(OTA)广泛存在谷物、咖啡、葡萄、酒类、奶酪、肉制品中,具有肾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及免疫毒性。该团队研究发现,赭曲霉中存在一个赭曲霉毒素的合成基因簇,包含4个合成基因和1个调控基因。赭曲霉毒素调控基因(OtaR1、OtaR2) 共同调控赭曲霉毒素A合成,赭曲霉毒素调控基因OtaR1为途径特异性调控基因,控制4个合成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赭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为赭曲霉毒素防控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赭曲霉毒素防控水平,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保证我国食品安全。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