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见人就躲”到“脱贫明星”——拉祜族二妹脱贫记 -中国农村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2-26

  云南的一些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区域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二妹的家乡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就是这样的地方。

  西盟县有不少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民族,拉祜族就是直过民族之一。

  今年23岁的二妹皮肤黝黑,初中毕业后,她曾怀揣梦想,到外地打工,卖包、端菜、搬砖因为没有技术、学历低、说不好普通话,她攒了几年工资也仅有3200元。

  家庭坎坷也接踵而至。2015年,父亲被查出肝腹水、母亲精神失常,二妹回到班母村专心照顾父母。在经过治疗后,母亲的病情好转,父亲却没见好。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她内心感到自卑,见到陌生人就闪躲。

  在精准扶贫的春风里,一粒青贮玉米的种子也能迸发出强大力量。2016年,西盟县大力发展云岭牛养殖,青贮玉米作为饲料,需求大大增加。

  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带动下,班母村种了1700多亩青贮玉米,二妹最初也种了2亩,现在已增加到4亩。青贮玉米一年能种2轮,因为天气原因,今年只种了一轮,但收入接近4000元。二妹说。

  今年,县里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村里开展党员一带一活动,班母村十四组的副组长扎莫结把二妹推荐到企业务工。

  起初,二妹只是负责给蜂场抬箱、砍草。在蜂企负责人和老师傅的帮助下,二妹能够区分工蜂、雄蜂、蜂王,而在被蜇了数次后,她学会了培育蜂王、简单分群。

  被蜇也是开心的。二妹说,在养蜂厂每个月有2600元工资,还能跟着企业学技术。种玉米、养蜜蜂,苦日子慢慢甜起来,她开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今年初,班母村要设立脱贫攻坚委员会,在村里第一书记王波的鼓励下,二妹用拉祜语开始竞选宣言,乡亲们最终把她推选为宣传委员。传达会议内容、讲解扶贫政策,二妹还联系帮扶8位贫困户,用自己的经历言传身教。

  娜哈就是其中一个。自丈夫去世后,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念。二妹有时间就去找娜哈,起初只是给娜哈唱歌,后来在二妹的带动下,两人开始对歌。看着娜哈精神面貌有些转变,二妹就带着她去打扫寨子里的公共厕所。

  不劳动很容易,劳动起来就不易。二妹说,娜哈开始嫌脏,后来告诉她如果好好干,有工资拿;如果不劳动,继续酗酒就扣工资。在二妹的监督下,娜哈逐渐戒了酒,每周都坚持打扫寨子的公厕,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恢复了正常。今年9月,另外一个村子的佤族汉子向娜哈求婚,日子回到正轨。

  今年,二妹一家已达到脱贫标准。曾经,贫穷的苦难犹如一把利刃,斩断了二妹对生活的向往;如今,扶贫的春风吹到大山,重燃了二妹对未来的憧憬。现在的二妹不仅有了生活目标,还在帮助乡邻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