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新在何处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2-29
  过去,人们眼中的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最近,在南京举办的2018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记者在河北展区看到,如今河北省一批新农民创造的新产品摆在了博览会上,受到观众称赞。这些新农民,或是返乡农民工,或是中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或是返乡务农的农民企业家。他们紧盯市场,懂技术、会经营,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崔刚毅 把农产品做成工艺品
  从几厘米长的葫芦钥匙链、车挂坠,到半米多高的葫芦工艺品,葫芦上雕刻着花鸟鱼虫、自然山水、古今人物及一些著名诗词,普通的葫芦顿时有了灵气。
  在河北展区,十几个大小各异的葫芦工艺品,引得参观者驻足观看。
  把普通葫芦做成工艺品的,是带领村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崔刚毅。
  2007年,崔刚毅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沙河市新城镇西冯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西冯村是个传统农业村。“农民仅靠种粮,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致富,必须发展产业,增加农业附加值。”崔刚毅上任不久,开始寻找适合村情的致富项目。
  崔刚毅偶然发现山坡上有一架长疯了的葫芦,密密麻麻,颇为壮观。西冯村属于丘陵地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非常适合种植葫芦。
  通过市场调查,崔刚毅发现葫芦工艺品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古玩市场和全国旅游景点有巨大市场,他想带领村民发展葫芦产业。
  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崔刚毅争取到15亩土地,拿出10万元积蓄,创建了沙河市葫芦种植示范基地。经过3年努力,崔刚毅掌握了葫芦种植技术。葫芦丰收了,可崔刚毅明白,单卖葫芦利润有限,要获得更大利润,必须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挖掘其文化价值。
  为把农产品做成工艺品,崔刚毅自费四处学艺,并经反复研究,在葫芦加胆工艺上取得突破:他给葫芦里面加了一层可以保质防渗的新材料内胆,克服了传统工艺灌大漆、蜂蜡、加玻璃瓶等不能批量生产、防渗效果差等问题;他还发明了葫芦去瓤机,10秒钟即可完成挖瓤。这两项技术都申报了国家专利。
  为在葫芦外观制作上有所创新,他将在山东学到的工艺葫芦制作技艺与沙河市工艺玻璃、邯郸工艺陶瓷的制作方法相结合,创新出可以批量生产的葫芦制作工艺,烙画、彩绘、雕刻等都能在小小的葫芦上得到生动体现。
  2016年3月,崔刚毅组建了创梦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注册了“葫芦梦”商标。“葫芦梦”工艺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销往境外。目前,一个集种植、设计、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五位一体的葫芦产业链已形成,带动数百人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