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扶贫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9-15

------记巴庙镇吊钟村村主任谭代宽

镇巴县巴庙镇吊钟村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47户943人。过去这里十分贫穷落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广大群众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上世纪六十年代,谭代宽同志就出生在这里,蹉跎岁月使他饱经风霜。他上小学时,常常因交不起学费而犯愁,到学校后又经常无生活费而饿肚子,东拼西凑,他才勉强上完了高中。生活的挫折,磨练了他坚强的性格,他立志要靠自己的不懈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善家乡的面貌。

不忘初心,勇挑重担

2015年,谭代宽同志高票当选为吊钟村村委会主任后,主动放弃了外出承包煤矿当老板的机遇,下定决心不辜负家乡父老乡亲的希望,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他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经常走访群众,虚心听取他们对村组建设的建议,不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将群众意见一条条地认真记录下来,能解决的村委会就及时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就耐心地给群众解释。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带领村委一班人逐户走访,全面了解掌握情况,扎实认真精准识别贫困户123户366人,使全村群众对贫困户识别无异议。他深知本村贫困面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要按期脱贫,自己必须要舍小家顾大家,勇挑重担。

志智同扶,提速增效

谭代宽同志认真分析了本村贫困户致贫原因,确定了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一是对部分懒惰不思进取的贫困户采取先扶志的办法,转变他们等靠要思想,通过教育引导增强他们脱贫的主动性,发挥他们自身造血功能。二是对文化知识肤浅的贫困户进行扶智培训,传授科技知识,发放技术资料,组织参观学习,科学引导,提速增效。

理清思路,发展产业

要增加贫困户收入,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谭代宽说。他结合全县产业扶贫会议精神,成立了森福康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森福康梦代表了他带领群众走向幸福小康生活的梦想,确定了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他经常到村民家中与村民拉家常,了解情况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为村民宣传中药材种植的优惠政策,破解农户在种植、合作社运作、分红等方面的难题。在他的积极动员下,全村的农户都加入了他成立的森福康梦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覆盖率100%。合作社成立之初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为了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行,他将自已仅有的存款12万元垫付到合作社中,同时,他多方走访,向县镇两级申请产业发展资金,向农商银行申请贷款,拓宽融资渠道,为合作社争取了30余万的运作资金,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短缺问题。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实地勘察,因地制宜,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高山种植核桃、大黄,矮山种植银杏。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今年种植核桃1100亩,大黄880亩,银杏350亩。同时,为实现产业规模化,合作社流转了闲置土地1000余亩,按照统一规划,扩大种植规模,预计明年贫困户户均种植中药材10亩,人均增收1000元。

精心谋划,再绘蓝图

吊钟村产业已初具规模,谭代宽并没有满足,他按照上级十三五发展思路,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力争通过两年时间,使吊钟村面貌彻底改善。他决定继续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量和质量。坚持规模化发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扩大再生产,进行产品升级。通过设立直销店、网上销售等方式,建立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贫困户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做到利益分配平等,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谭代宽同志长期以来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为吊钟村脱贫致富无私奉献。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