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病害的防治难题有了新突破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01

  镰刀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茎基腐、花腐和穗腐等多种病害,造成作物萎蔫死亡,影响产量和品质,是生产上防治最艰难的重要病害之一。日前,我国科学家团队在镰刀菌病害的的防治上有了新的突破,提高了农药创制和镰刀菌病害及毒素控制的科技水平。

镰刀菌病害的防治难题有了新突破
镰刀菌病害的防治难题有了新突破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周明国团队领衔完成的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运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周明国第三次捧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一次,他的团队研究发现了极其重要的杀菌剂新靶标肌球蛋白,可以精准防控引起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镰刀菌,提高了农药创制和镰刀菌病害及毒素控制的科技水平,可谓全面打响了一场坚实的粮食保卫战。

  该成果探明了肌球蛋白变异分化规律,对其潜在的抗药性风险进行了可控性预测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以肌球蛋白抑制剂氰烯菌酯为核心技术的多种增效复配制剂及配套应用技术,有效发挥了扩大抗菌谱、治理抗药性、控制镰刀菌毒素、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等不同作用,解决了镰刀菌病害防治的世界难题。

  该团队还在探明传统杀菌剂多菌灵抗性机制的基础上,发明了LAMP简便、快速、高通量实时检测抗药性的方法,构建了在多菌灵抗性发生严重地区进行示范推广的新策略。在全国10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的药效及增产效果,与使用传统农药多菌灵、咪鲜胺等形成了鲜明对比,加速了成果的推广应用。该成果构建了从基础研究至应用技术研发的农药系统性创制新模式,实现了我国农药创新的重大突破。

镰刀菌病害的防治难题有了新突破
镰刀菌病害的防治难题有了新突破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不仅可造成小麦20%~50%以上的严重减产,流行时甚至绝产,还会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经过多年来的反复科研攻关,我们掌握了新式武器氰烯菌酯的各种技术参数,可以精准对付带有抗药性的各类顽固敌人。周明国说,仅在近3年,团队在病害发生最为严重的10个省市推广肌球蛋白抑制剂系列产品,防控小麦赤霉病和水稻恶苗病达9000多万亩,减少用药4650吨,减损粮食340万吨,降低麦粒真菌毒素含量85%,保证了粮食品质,减少经济损失220多亿元。

  周明国表示,团队科研攻关项目一直瞄准着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问题,科研工作者就应该肩负使命和担当,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国家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生产服务。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