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泥鳅怎么养?台湾大泥鳅的养殖技术介绍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25

  台湾大泥鳅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较强的泥鳅品种,十分适合人工养殖,如果你想要进行泥鳅养殖,那么台湾大泥鳅将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那么养殖台湾大泥鳅需要怎样的环境,在养殖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介绍。

台湾大泥鳅怎么养?台湾大泥鳅的养殖技术介绍

  1.创建适宜的环境条件

  建池面积3-5亩到10亩左右;池深1.2-1.5米;塘埂坡比1:2-3;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捕捞。

  清池参照常规养殖(但需兼顾泥鳅底栖的特殊性,做好底质改良尤为关键)排干池水翻动底土曝晒池底。

  消毒养前10天,按常规法用漂白粉泼洒消毒;以彻底清除池内及水中各类敌害生物为原则。

  注水注新水60-80厘米,渐加至1米(进水须用120目筛绢过滤;不要直冲池底;注意: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位可视气温变化相应升降)。

  做水通过施肥培好水质,是提高放养初期成活率的重要关键,尤其是直接放养水花。一般每亩可泼洒农家肥250-300kg(肥料须事先发酵;并在其中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杀灭病菌;不要直接使用新鲜粪肥,以免氨氮及亚硝酸盐拉升!最好选用优质有机堆肥,以鹌鹑粪、小鸡粪为佳,并可追加活菌)。

  罩网用目大5厘米左右的网片覆盖整个池面,以防鸟害(防鸟是泥鳅养殖中提高成活率、获取高产重要关键之一)。

  2.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关乎养殖产量;确定放养密度应参考池塘条件、放养时间、苗种规格、生长周期、预期产量、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条件)。

  在池塘条件、放养规格既定的情况下,放养密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放养时间、预期产量和技术水平。养殖方式可专塘养殖,鱼塘套养,虾塘轮养等。

  参考放养密度

  ①放养规格lt;水花gt;亩放8万-10万尾(当年养成规格1两半左右);

  ②放养规格lt;寸片gt;亩放3万-5万尾(当年养成规格2两左右)。

  寸片放养时,可用常规药物常规方法浸泡消毒,以避免感染及带入病菌;无论水花,还是寸片,入池时一定要注意水温差异(以温差不超过2℃为宜)。

  3.做好细致的饲养管理

  重视放养初期

  ①创安养殖环境必须安全舒适(通过清塘除害、改善底质、培育水质可以实现)。安全:没有敌害生物(特别是放苗10天左右后,要注意水蜈蚣等敌害滋生);舒适:水质符合要求,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丰富。

  ②引食水花初期能摄食水中的小型浮游动物,但依赖天然饵料数量难以满足,需要补充投喂人工饲料初期可用鳗鱼粉料引食,日投喂量可掌控在每10万尾50-100克,并逐渐递增;寸片可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宜为总体重的3%左右。

  重视日常管理

  ①管水池水以肥为宜,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好。日常可视水质及透明度变化,适时施放腐熟粪肥和微生物制剂,并适量补充新水进行调节(使用光合菌、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有利改善底质和调节水质)lt;底质好必然水质好;水质底质好用药自然少gt;。

  ②喂食饲料应选优质,视泥鳅规格大小及池水肥瘦,饲料粗蛋白宜为40%30%;不宜为省钱选用劣质饲料;优质饲料,利于泥鳅生理健康,加速生长,且产生废物少,对水质负面影响小。日投喂次数可随池鳅规格宜分4-3次3-2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少量多次(因为泥鳅是直肠子,一次性过量投喂,不仅不利于消化吸收,引发肠炎,而且会产生过多的废弃物,败坏水质)。饲料最好选用膨化颗粒,便于观察摄食和调节喂量。管理到位,饲料系数通常为1.5左右。

  ③分养水花2个月、寸片1个月后,泥鳅群体会因吃食不匀而出现个体差异;为确保整体生长,提高产量,应每月进行一次分养;后期可采取捕大留小,每2周轮捕1次,做到均衡上市。

  ④防病以防为主,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投喂适宜的饲料、泼洒适量的微生物制剂为重点手段,尽量不使用化学物品和药物!

  以上就是养殖台湾大泥鳅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泥鳅在野外较少生病,但是在人工养殖时密度较大,一定要做好消毒等疾病防范工作,还要注意防止水中缺氧的情况发生。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