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起草宅基地使用条例(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26
  脱贫
  摘录: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全面排查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防止盲目拔高标准、吊高胃口,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帮扶、干部人才等政策措施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各级财政优先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对“三区三州”外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统筹资金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解读】
  要脱贫就要让各种要素回流到农村
  三农问题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认为,按照一般发展的经验教训,只要全面推进市场制度,一定会在市场作用之下,把要素配置到回报高的领域。
  “脱贫之所以放在一号文件中,因为农业是回报率很低,甚至是负收益的产业,所以农业的要素被配置到工商业或其他经济领域是必然的。在本次一号文件的表述中,强调了一定要让要素回流。”他认为,“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生产要素长期净流出农业,本次一号文件前所未有地强调,要让要素回流回农业,回流农村。比如强调,金融必须用于农村,用于农业,支持返乡创业和中小微企业等等。资金是最不能被农业留住的要素,越是推行银行的商业化,资金越是流出农业。
  一般情况,市场条件下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此次一号文件,对这个趋势做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让要素回流是我多年强调的一个观点,在此次一号文件中得到表达。时间紧迫,距离承诺全面脱贫的2020年,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如果没有很明确的措施,是很难实现的。”温铁军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农村贫困人口有两种,一种是所处自然环境恶劣,比如生活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干旱地区没有资源等;另一种是因病返贫,或者年龄大等。对于后一种情况需要靠国家转移支付,或者由地方提供帮扶等;对于前一种情况,他认为,应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引进水源、改良土壤,或者在当地建设工厂等。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王俊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