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3)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2-26
  三、西南地区
  小麦处于拔节后期,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与常年相当。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丘陵稻茬麦渍害明显,蚜虫发生略重于去年同期。田间管理应采取“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径。
  一是严格用肥,促弱控旺。亩产目标400—500公斤稻茬麦田,纯氮总量控制在9—11公斤,农户应根据底肥施用情况确定拔节追肥用量。底肥已施6公斤的,拔节期再追施3—5公斤。对播种迟、群体小,或长势弱的丘陵旱地麦,亩施2—3公斤速效氮肥。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或施肥过重造成的旺长田,应喷施生长延缓剂控制生育进程,预防倒伏。
  二是看墒补水,清沟降渍。去年秋播以来,降雨正常,大部分麦田墒情适宜,能保证小穗、小花分化发育之需。但要注意丘陵地区两类极端地块,一是槽沟地带稻茬麦田依然较湿,应注意清沟降渍;二是旱坡地带则偏干,需要补充浇灌。
  三是病虫防治,监测锈病。2月至3月中下旬是防治条锈病中心病团的关键时期,要对中心病团(病株)的点片田块喷药防治,防止病害流行。赤霉病以防为主,制定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的“一喷多防”措施,有效防控多种病虫害。
  四是预防低温,防范冻害。“倒春寒”活动频繁、对安全孕穗扬花构成威胁的地区,应通过水肥管理措施,增强小麦对低温的抵御能力,减少小花败育,稳定穗粒数。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