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叶”做出“大文章” ——看湖北恩施市如何做强茶产业(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0-11
 
  “稳面积,提单产,要品质,求效益”,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恩施市走上了一片树叶的“突围之路”。
  2010年到2016年,芭蕉侗族乡以米田村为试点,打造有机茶种植基地,让茶叶“提档升级”。
  自从发展了有机茶,刘万兵家3亩茶园的收入从1.2万提高到2万多元。“使用生态农药,播撒有机肥,强冬季管理,改良品种”,茶农刘明胜经过“家民技校”培训,每亩茶叶比往年多收500元。
  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恩施市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引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整合一批中小茶叶企业,改变全市茶叶企业小、散、弱的局面,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融合发展。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白杨坪镇半数以上贫困户被“绑定”到茶叶产业链上,茶叶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公司的”聚宝盆“。
  1212引导,市场运作,重点打造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等知名品牌。恩施市2013年入列“全国重点产茶县”,2014年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6年入选“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恩施玉露”、“恩施富硒茶”两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5.27亿元和12.92亿元。
  如今,全市茶叶加工厂达到361家,其中规模企业14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
  2017年,全市干茶产量2.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7亿元,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
  茶旅融合,拉伸茶叶产业链。围绕恩施大峡谷景区,屯堡乡、沐抚办事处建设茶园5万多亩,红土、新塘、沙地等乡镇围绕大清江旅游景区建设茶园3万多亩;戽口国家级美丽宜居村、高拱桥休闲旅游村、小溪古村寨、龙马风情小镇、马者茶旅生态示范村等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因茶而名、因茶而富。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