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碗大米”的“供给侧之变” -中国农村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19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从每一粒大米做起记者最近在黑龙江各地采访看到,人们对一碗好大米的追求,倒逼该省从春耕就开始供给侧之变。

  绿色种植:为水稻减肥

  前些年,让绥化市庆安县七河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立最上火的事,是晚上得让人看着水稻田,防止有人偷摸扬化肥。

  我们推行绿色种植,减少化肥使用,但还是有老百姓不理解,晚上偷偷摸摸往地里扬化肥。孙立说。迫于无奈,他让一些不按照标准种植的农户退出合作社。

  这份坚持收到了回报。合作社产出的水稻,虽然因减少化肥使用而单产下降,但卖上了好价钱,还吸引了企业搞订单种植,1400亩地可多收入60万元左右。

  粮食安全,更是品质安全。减肥控药,是为产出好大米,更是为了地更绿、水更清。

  氮磷钾,曾是化肥店里的老三样。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密山市农友化肥农药经销有限公司,生态有机肥备货量增加。

  今年有机肥销售比例明显提高,有机肥的高标准堆沤比上一年增加3万立方米。密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广东说。

  今年,黑龙江将开展有机肥提质增效试点示范,全省有机肥施用量将达到1800万吨。

  一碗好米:稻香鸭先知

  再过1个月,虎林市良艳有机鸭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宋国良就要第4次购进鸭雏,放到稻田里。我们这儿得放1万多只鸭子。宋国良指着稻田说。

  鸭子可以吃杂草,松土壤,粪便可作肥料宋国良细数鸭稻的好处。

  2016年,宋国良去北京参加展会,听到有人要订购农产品,便凑上前去,人家问他你有标吗。原来,人家只认有机认证标识的农产品。宋国良第一次了解到有机种植的市场前景。

  因没有标而错失良机的宋国良,回来后开始研究种植有机水稻。去年,合作社的有机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亩,产量下降,但产的大米定位高端,卖到了15元一斤。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人向往一碗好大米。过去是要吃得饱,现在是要吃得好。庆安县东禾农业集团总经理杨晓萍从在街头卖大米起家,见证了水稻生产由注重产量到量质并重的转变。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传统水稻主产区,长期以来以量取胜的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富锦市乔楚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楚丽霞说,数年前农场还以普通圆粒水稻为主,如今优质长粒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80%以上。

  直面市场:好米成网红

  多少年来,水稻原粮刚刚产出,尚未变成一碗大米,就被卖到粮库或收购人手中。卖粮,成为稻农完成一年辛苦劳作的最后一环。

  这种年复一年的经营理念退出了黑土地。而今,面向市场做品牌、搞营销,让好大米成网红,让腰包更鼓,成为黑土地上农民新理念。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地,哪还想过营销的事?富锦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以前怎么也没想到,合作社产的大米,坐家就可以卖出去,还能卖上好价钱。

  记者了解,现在,通过与企业合作,这家合作社生产的大米可在线上销售,成了网红产品,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月销售量显示为近16000份。

  打开黑龙江大米网主页,大米品类下的各种品牌琳琅满目。近年来,黑龙江通过打造以大米网为核心的农产品电商集群,建立起了辐射到村的营销网络。

  最近的这个收购季,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化收购占比达50%以上,首次改变了多年来以政策性收购为主的格局。更多地直接面向市场,倒逼黑土地上的稻米生产者革新经营理念。

  庆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合江说,为了加强品牌建设,当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水稻文化节,并组织企业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展会。

  以前我们都是原字号为主,出现了稻强米弱现象,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永安说,现在市场化趋势非常明显,加工企业对优质米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