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油村:昔日贫困村今变幸福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21
    “村里穷要从集体富起,强村和富民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少一个都不行。”生油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清掷地有声地说。那么,怎样才能甩掉贫困村的穷帽子?农村怎样才能富?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以更好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李振清看准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条路。该村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合理做好“土文章”,在该村6个小组分别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另外还成立了生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社,梁界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发展种植、养鱼等种养殖业及特色瓜果观光采摘业,让穷土地长出“金苗子”。
    该合作社的成立,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前沿指挥部”。谈到该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李振清说:“我们村各个小组的合作社都由村集体管理,设立董事会成员,实行总经理制,其中,董事会成员为“三委会”成员,起监督管理,帮助销售合作社农产品的作用。此外,村民按照土地股50%、人头股30%、资金股20%入股分红。2018年初,通过村民自筹资金,梁界小组114人每人入股10000元,年底每人领到分红“大礼包”6000元,这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喜事。”
    谈及种植蔬菜大棚的初衷,李振清告诉记者,农民要致富,土地最关键,为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在征得村民一致同意的前提下,2017年底,该小组筹建了蔬菜大棚、鱼塘等项目,其中,64座蔬菜大棚整齐有序地屹立于村中,被村民们称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走进大棚内绿意浓浓,油麦菜、小白菜、西红柿等蔬菜长势喜人,为今年的农业创收开了一个好头。另外,还引进种植了28棚特色樱桃,预计明年能够见效益,村民们满怀期待。
    合作社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村民们也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日子越过越有信心了。“没有李书记的带领,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说起李振清,村民们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如今,生油村不仅实现了全村脱贫,还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对此,李振清感慨说:“村民选我当支书,我当支书为村民,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要让所有的村民都富起来。”
    该村合作社的成立,确实为村民们注入了致富的信心。李振清说:“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变成了股东,盈利后,村民们就可以享受到分红,让村民们得到红利,特别是让困难群众获得更大的收益。”望着蔬菜大棚内一株株长势喜人的蔬菜,李振清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要致富就要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依托生油村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李振清表示将积极发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旅游产业,打通发展“命脉”,念好产业“致富经”,让合作社为村民带来更大的效益。据李振清介绍,该小组与镇上的政府食堂、幼儿园、火锅店等达成了合作协议,在该合作社购买蔬菜。采访当天,正巧赶上李振清及村班子成员带领村民在蔬菜大棚割菜,他说:“镇上的一些饭店订购了我们的蔬菜,这两天我们正忙着割菜,然后及时送菜上门。”李振清一边忙着割菜,一边乐呵呵地说着。谈及未来的发展,李振清侃侃而谈:“以后我们打算与镇上的其他企业也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我们合作社的绿色食品。”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后,在用工方面优先照顾困难群众,让困难群众实现在家门口有活干、挣到钱的目的。梁界小组脱贫户李增昌就是其中一个在合作社打零工的村民,在他的言语中,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幸福”,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他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他的心里有说不完的开心话:“这几年我们村变化这么快,村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主要是我们有个好支书能够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谋发展。”
    这天一大早,李增昌就走出了家门,赶往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据李增昌介绍,自从村里有了这个合作社,他除了在何家塔工业园区打扫卫生挣些固定的工资,还能在村里的合作社打零工,闲暇时间还可以帮助老伴在家务农,一年收入能达到6万余元。据了解,2014年,李增昌因病致贫被纳入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业帮扶、发展产业等方式,于2016年底成功脱贫!谈及如今的好生活,李增昌喜形于色,他高兴地说:“如今我们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在生油村,像李增昌一样通过就业帮扶、发展产业等方式脱贫的脱贫户还有很多。李增昌说,不单单是自己家享受到了好政策带来的好生活,村里其他村民也一样,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村民们在致富道路上走的更稳当更信心十足。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