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这几个月的变化忒大了”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5-2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走进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你就会感受到此般诗情画意。“仅‘五一’期间,小镇游客就达10余万人次,经济效益达2500余万元。”东莲花院乡党委书记白金鑫告诉记者。
  “花乡果巷”特色小镇是唐山全力打造的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今年以来,唐山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强力推进“十百千”工程——每年建设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00个左右示范村、1000个左右提升村;用3-4年时间实现示范村、提升村市域全覆盖,到2022年建成一批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村民自觉护环境
  初夏的遵化市沙石峪村,一尘不染的柏油路两侧,一株株海棠随风飘扬,主路上的艺术小品让人耳目一新。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环境深度整治活动刚刚结束。村民王艳双感慨:“原来门前屋后私搭乱建,垃圾成堆,村里蚊子、苍蝇多得不得了。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村里这几个月的变化忒大了。”
  保护生态环境,如今已是村民的自觉行动。村民韩守利原来在村里占地2.5开了一个养猪场。为了环境整治,他忍痛割爱卖光了养猪场里的100多头猪,拆除了开办20多年的猪场。“虽然损失了不少钱,但是看着村里的变化,我觉得值了。”
  与沙石峪村一样,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等农村“老大难”问题在唐山正日渐消失。
  为了整治乡村环境,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今年以来,唐山市实施了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农村厕所革命行动,在所有县(市、区)实现生活垃圾全域市场化保洁,确保所有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区域实现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同时,改造农村厕所20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推进村庄绿化,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3万亩。
  燕山深处家家乐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刚到迁西县马家沟村,记者就被郎朗的读书声吸引住了。
  坐落在燕山深处的马家沟村是远近闻明的“河北国学第一村”。灰瓦白墙、青砖黑字,马家沟的“国学一条街”两侧墙上,是当地书画家绘制的《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内容以及“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典故画作,与四周的绿水青山相映成趣。
  依靠“国学村”品牌扬名,利用生态景观揽客,马家沟的农家乐乘势而兴。姚兰兰和爱人一直在外打工,去年回来后看到村里变得太美了,决定不走了,于是就在村子里开办了农家乐。这也是这个小山村的第18家“家家乐”。谈及收益,姚兰兰很开心,“开业至今,收入近20万元,比在外地打工强多了。”
  近年来,唐山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遵化南山常乐谷赏花节、乐亭县牡丹芍药文化旅游节、迁安亚滦湾桃花文化旅游节、滦南弘亚有机农业园牡丹节、丰润龙泉谷桃花节等众多节日已经成为各县(市、区)的旅游品牌,游人络绎不绝。仅“五一”假期,唐山就接待游客4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9%和59.2%。
  特色农业强起来
  室外阳光正足,室内满眼绿色。在乐亭“万事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0号温室内,公司技术小组正在对韭菜进行最后的数据收集、比对。“我们正在制定适用不同种植时间的绿色韭菜生产标准规程。”公司董事长张涛介绍,绿色韭菜生产标准规程是该公司近年来编制的第8套绿色产品生产规程。编制历时4年,耗资30余万元,预计9月可通过农业产业基地、农民合作社进行大范围推广。
  乐亭万事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民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作为农业大县,为了让农业强起来,乐亭大力培育和扶持了一大批像“万事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超过1200家,拥有各类农业品牌100多个,辐射覆盖农户11万户,全县95%以上的农户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增收致富,年助农增收近10亿元。
  与乐亭县一样,唐山各县(市、区)以产业强农为支撑,着力开创强农、兴农、富农新局面。目前,曹妃甸区已经成功创建省级河豚产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正在积极开展河豚特优区提升和对虾特优区创建工作;丰南区正在积极创建高标准对虾产业园区;乐亭东之荣海洋牧场、唐山湾海洋牧场均已取得人工鱼礁建设许可,正在积极准备人工鱼礁投礁建设。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唐山市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46个,第一产业增加值73.4亿元,总量位居河北省首位,增速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