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公务卡” 谨防乱“揩油”(4)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8-09
  破解公卡私用需打组合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要把刹住“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要途径,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要露头就打,对“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要时刻防范。
  借权力“揩”公家油,加一次油看似不过百元,实则是对纪律的践踏,不仅会加重公共财政的负担,违背了公车改革节俭出行的初衷,也助长了公权私用的特权思想。
  “杜绝加油卡公卡私用、私车公养等问题,首先要纠正某些干部脑海中的损公肥私错误思想,使之深刻认识到公务加油卡姓‘公’不姓‘私’,必须完全用于公务行为,不能挪作他用。”福州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碧强表示,必须抓好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侵蚀,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有的违纪人员在被组织谈话时,对于用公卡给私车加油还“理直气壮”——开私车办公事,相关费用“理应”由单位出。“这种论调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在云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王民慧看来,公车改革后,公职人员每月领取的车补已经承担了办理公事的行车费用,以开私车办公事为由使用公务加油卡是不合理的。
  健全制度是基础、落实制度是关键。要严格制定和落实公车使用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登记和公示制度,提高公车使用管理信息化水平,从源头上防止公务加油卡使用乱象发生。沈阳市纪委监委督促各单位通过建立完善派车、加油登记和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加油流程,严格执行车辆加油审批报备程序,对执法、公务用车实行“定点定时,对号加油”等规定,扎紧制度笼子,堵塞监管漏洞,让“揩油”者无机可乘。
  借助科技手段可以让公务加油卡监管事半功倍。福建省三明市启动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专项整治,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不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查阅财务凭证等传统方式核查各单位2013年来公务加油卡在册、使用情况,还进行大数据信息比对,精准获取问题线索,从严从快查处曝光。
  北京市朝阳区纪委监委在实践基础上,从制度入手,总结提炼出发现公车管理问题“三查四看法”。据工作人员介绍,“三查”即查ETC记录、查加油记录、查行车轨迹;“四看”即看时间节点、看出行地点、看加油频次、看加油品类。运用这一方法,能够准确筛查出公车管理的问题,及时发现节假日加油、异地加油、一天内多次加油等异常情况。
  纠治各种公务加油卡使用乱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主动靠前,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陈沙龙建言,一方面要强化日常监督、畅通举报渠道,加大察访力度;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问责,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切实发挥震慑作用,使那些不收敛、不收手的公职人员警醒、知止、收手。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