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配套设施不完善 规模破两千亿仍多有亏损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9-06

  现在是信息时代,也是电商的时代,我国生鲜类产品也纷纷走上了网络销售之路,然而,据报道,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但伴随着该行业的迅猛发展,88%的中国生鲜电商深陷亏损泥潭,一些生鲜电商甚至面临关店危机。这种十有九亏的现象是为哪般呢?到底是什么拖了生鲜电商盈利的后腿?未来我国生鲜电商发展路在何方?且来看看吧!

  生鲜电商,顾名思义就是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生鲜肉类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我国生鲜电商火得发烫,大大小小经营生鲜的电商随处可见。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今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总额将突破3000亿元;预计未来3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但是在漂亮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不少危机和痛点。据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领域,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真算得上是九死一生。究其原因大概有一下这么几点:

  一、造血能力差

  盈利难、烧钱多、造血能力差一直是外界对生鲜电商的印象,即使一些商业巨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亏损的窘境,投入与收入不成正比,而一旦自身发展不足,资本补血又跟不上,关门倒闭也就在所难免。

  二、行业竞争持续升级

  近两年,生鲜电商受到资本方高度关注,同时电商巨头纷纷入局,行业快速发展,大量的生鲜创业者和资本的涌入,导致生电商的创业环境变得鱼龙混杂,而为了拿到融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也就在所难免。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

  生鲜电商不同于其他传统电商,由于销售的产品以食物为主,它对产品的鲜有极高的要求。而目前不少地方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不完善,这就导致了物流保鲜成本高;与此同时,由于生鲜商品品类繁多、季节变化较大,生鲜产品难以标准化,而生鲜电商对市场把握的精准度有限,卖不出的货品容易形成积压,生鲜产品质量无法把控,食品安全就成了难点。

  多强争霸、同行竞争、洗牌加剧、烧钱砸市场、融资越发困难等,在资本的角逐下愈演愈烈,要想破解生鲜电商火爆交易后遭遇发展的瓶颈,个人觉得首先就是整合冷链、物流、仓储设施,保证产品的鲜度,让大家有满意的购物体验,以赢得用户的长期信任。接着就要整合大数据资源来减少物流成本,降低产品损坏率,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实现把控源头,把控生鲜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提升生鲜电商的行业服务效率。最后是要创新经营模式,做到产品品质第一,不妨抓住新零售、社区商业等新发展趋势,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生鲜电商创业者们要敏锐抓住时机,才能突破瓶颈,实现更大发展。

(第一农经整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