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产业扶贫走出一条“造血”之路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02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对于产业扶贫而言,如何通过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跨越到“造血”式扶贫开发,作为一个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的深度贫困县,和政县立足实际,全面实施“1+3+5”产业扶持工程,加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力度,增加扶贫户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造血”之路。

  探索“1+3+5”模式铺好产业路

  近日,你如果走进和政县松鸣镇桦林村贫困户杨进才的家,就会发现院子里四处堆满了饲草,屋边就是新盖的暖棚。

  杨进才表示:“现在养牛可是大事情。多养牛,自己挣的钱多,政府还给补助、给奖励。”放在前几年,杨进才对养牛可没有这样的信心,以前他家里养了4头牛,饲草成本高,养牛技术也不好,又没有暖棚,牛也不长膘,难卖出好价钱。

  一连串的问题拖住了杨进才的手脚。他家里除了5亩地,没有其他产业,主要依靠二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度日。2017年,杨进才的三儿子考上了大学,一家人高兴之余,又为学费、生活费发起了愁,这贫困户的“帽子”更难摘掉了。孩子上学,村干部帮着申请了助学贷款,但是生活费也不是小数目,这可难坏了杨进才。

  帮扶干部知道后,给他介绍了县里的‘1+3+5’项目,帮他渡过了难关。

  “1+3+5”项目,是和政县实施的“1+3+5”产业扶持工程,即通过产业奖补机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和政县基本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中至少有1名固定务工人员,年存栏牛3头或猪、羊30只,或鸡300只以上,种植中药材或啤特果、油菜、玉米等5亩以上,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具体的奖补支持是,贫困户在拿到1万元基础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发展养殖、种植之后,完成“1+3+5”产业发展3项指标或完成种植、养殖业单项指标3倍以上的,每户每年补助5000元,完成2项指标或完成种植、养殖业单项指标2倍以上的,每户每年补助3000元。

  就这样,杨进才2018年用1万元基础扶持资金中的6000元新添了1头母牛,4000元用来盖暖棚,2019年家里的5头母牛产下3头牛犊,已有8头牛,如果年底前总数能达到9头,就可以实现单项指标的3倍,拿到5000元补助,获得一笔“保底”资金。

  好政策让杨进才对扩大养殖规模充满信心,儿子上学不用愁了,家里生计也有保障,日子有了奔头,现在的他一心扑在了养殖上。

  销售有门路致富信心足

  产业路铺好了,贫困群众愿意动起来了,可是产出的农产品要是没有销路,群众白费了力气,也很难真正致富。为此,和政县坚持把龙头企业带动作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按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让农产品有人收购、有处销售。啤特果产业是和政县重点扶持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为了加快啤特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步伐,和政县依托八八啤特果集团,建成了万亩啤特果种植基地和百里啤特果长廊。八八啤特果集团采取保护价收购的方式,辐射带动全县34个贫困村、420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啤特果种植。目前,全县啤特果栽培面积达到17万亩,产值达1.9亿元。

  三合镇尕新庄村贫困户曹胜辉,就是种植啤特果找准了脱贫路。

  曹胜辉家里有4亩啤特果,可是因为缺乏技术,果子产量低,散卖也挣不了多少钱。听说本村的啤特果合作社不仅批量收购他们的鲜果,还帮他们管果树、教技术,曹胜辉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合作社。

  他所加入的辉林啤特果仓储销售专业合作社是一家拥有104名社员、1590亩啤特果基地的产业示范合作社,当地啤特果种植户的大部分鲜果都是被这家合作社与八八啤特果集团收购。合作社拥有8个啤特果冷藏库,年均贮藏量达到650吨,年均销售额约156万元。

  合作社负责人曹辉介绍说:“鲜果1斤能卖5毛钱左右,经过冷藏可以卖到1块多,利润很可观。我们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既保证了果源及质量,又带动农民增收,大家一起抱团致富。”

  有了八八啤特果集团和辉林合作社收购啤特果,种多少都不担心销路,据介绍,现在啤特果每亩纯收入最好的可达5000元。县里又有了‘1+3+5’扶持政策,多种多补,所以群众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强烈,也加大了八八访集团的原料量,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扶贫先扶志幸福靠奋斗

  有地不挣钱,有劲使不上,这是松鸣镇狼土泉村村民石虎前两年的切身感受。家里老母亲长年患病,每天吃药,孩子还小也离不开他,贫苦的日子让他没了心劲。这样下去可不行,帮扶干部们上门给他鼓劲,根据县里的产业规划,建议他增加当归的种植面积,发展中药材产业,收入肯定比现在好。石虎心里犯嘀咕,因为不懂药材种植技术,家里原来1亩多的当归本就没挣几个钱,现在要扩大面积,成本更高了,万一赔了咋办?

  让贫困群众敢放手去干、去发展,一定要帮助他们了解扶贫政策,提供各项保障,提高劳动技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村里的干部们劝石虎参加了县里、村里组织的几场药材种植培训,还专门请甘肃农业大学的专家到他家的当归地里现场指导,教覆膜、施肥、防抽薹、防烂根的技术。石虎感叹道,“干部们说得对,只要把技术学到手,种出好药材,多种几亩更挣钱。”

  因此,石虎的药材从1亩增种到4亩。这两年,他的药材每亩纯收入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又流转了13亩地种当归。

  好的当归苗子售价更高,石虎还想着以后又种当归又育苗,收入会增加更多。石虎信心满满地说道,“谁说种地不挣钱,我相信只要好好干,肯定能致富,幸福日子在后头呢。”

  2019年,和政县整县实现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贫困村退出比例达到90%以上、群众认可度达到90%以上等指标,实现脱贫摘帽。随着“一户一策”帮扶计划、“1+3+5”产业扶持工程、扶贫车间等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和措施的落地,广大贫困群众正迎着阳光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