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拱棚春提早茼蒿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02

  

   

  1.品种选择

  应选择高产优质、纤维少、抗逆性强、成熟早的优良品种。一般以小叶茼蒿为主。

  2.整地施肥

  以保水保肥、排灌良好、土质比较疏松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田块翻耕15~20厘米深,整平、耙细。结合翻耕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4吨、复合肥40千克。平整做畦,一般畦宽(连沟)1~1.5米。

  3.播种

  3.1种子处理

  播前3~4天,用50~55℃热水浸种15分钟后浸泡12~24小时,捞出用清水冲洗,去除杂物及浮在表面的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消毒,晾干种子表面水分,在 15~2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一遍,待种子有60%~70%“露白”时即可播种。

  若是新种子应提前置于0~5℃低温下处理,7天左右打破休眠。

  3.2播种

  一般采用条播,即开出1~1.5厘米深的浅沟,行距8~10厘米,沟内撒入种子,覆土后浇水,一般亩播种量2 千克左右。播种后注意保温保湿,使棚内气温上升,以利于出苗及幼苗成活。

  4.田间管理

  4.1间苗

  茼蒿播种至发芽出苗,一般需5~7天,在此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润湿,以利发芽出苗。待幼苗出齐,苗高 2~3 厘米、1~2片真叶时及时进行间苗,留强去弱,保持株距在1~2厘米左右,防止出现幼苗过稀或过密现象,达到田间基本均匀一致,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进行浅中耕。

  4.2定苗

  待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株距4~6厘米。

  4.3棚内温湿度管理

  茼蒿忌高温,一般在15~20℃条件下植株生长良好。当棚内气温达到25℃以上时,注意加强通风换气,调控好温湿度,创造有利于茼蒿生长的环境。

  4.4水肥管理

  4.4.1浇水

  播种后要保持地面湿润,以利出苗,全生育期浇2~3次水,并防止湿度过高。

  4.4.2合理施肥

  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0千克;以后每采收一次要亩追施尿素10~15 千克。但下一次采收距上一次施肥应有7~10 天以上间隔期,以确保产品质量。

  5.病虫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和叶枯病。

  病毒病可选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按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或45%百菌清烟雾剂0.5千克熏烟防治,隔5~7天防治1次,共防治2次;叶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5.2虫害防治

  物理防治:铺设特种膜驱避蚜虫;设防虫纱网阻虫;用黄粘板诱杀。

  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菜青虫、小菜蛾、叶蛾用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6.采收

  采收分为一次性采收和分期采收。一次性采收,在播后40~50天,植株长到15~20厘米。分期采收,有2种方法:一是疏苗采收,当苗高15 厘米左右时,选大株分期分批采收,先摘大苗、密生苗间收,待小苗长大后再次采收;二是苗高约25厘米时,在茎基部保留1~2个侧芽割收。每次采收后,及时浇水追肥,以促进侧芽的萌发和生长,隔20~30天,可以再收割1次。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