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脱贫致富 36户农民摁下了红手印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20

  12月20日讯 十九大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刺号角。为了脱贫致富,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黎明塆村四组36户村民,把承包土地全部交出来入股合作社,同时现金参股,摁上红手印,发展“合作经济”,年底开始投产运营。

  冬月里走进黎明塆村四组,只见两山之间,一座新修的小水泥坝将田地与水库水面隔开,坝内35亩低产田已开挖成精养鱼池。这两天天气好,村民们正在有序投放鱼苗。胖头鱼、白鲢、青鱼……首期投放的鱼苗加起来约2万多斤,白莲河黎明塆生态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浚正在现场组织。鱼池投产运营,意味着村民们从年初就开始张罗的“合作经济”要见成效了!

  提到这个“合作经济”,郑浚拿出一份合作社田地征收明细表。36户农户,户主个个签字并摁下红手印,将几分乃至两三亩的田地交出,旱地和水田合计面积95.6亩,填表时间是今年2月15号。另外村头还张贴着合作社入股明细表,各农户参股金额一目了然。集中土地、募集资金,要干哪些事?拦水坝、修精养鱼池只是开始,对今后合作社发展,郑浚信心满满:“刚开始把大坝搞起来后,里面养鱼苗。另外大坝起来后,地面全部搞农家乐,带动旅游。”

  目前,鱼苗基地已和附近渔业养殖龙头企业签了长期合作订单,加上年后即将运营的农家乐等项目,预计每年可为全组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为啥要发展合作经济?村支书黄十全介绍,2013年水库禁养以前,小组85%的村民有养殖网箱或网闸,户均水产养殖年收入超过5万元。水库禁养,山林禁伐,收益甚微。70岁的郑中德说,禁伐禁猎,山里野猪泛滥,村民种的包谷红薯,常常一夜之间被野猪拱食得干干净净。

  发展合作经济,是村民适应变化采取的自救措施。今年年初,村民们就自发提出上交承包土地搞合作开发。郑浚在上海、杭州等地打工15年,算是见过世面。今年春节,村民们集体要求回乡过节的郑浚挑起担子,带领大伙一起干。村支书黄十全说:“每次在支部主题党日会上,这些党员都在分析这个问题,到底村子怎么搞。我们搞种植业形不成规模。搞养殖业又不行,因为在水源保护地。那么出路在哪里?经过分析,他们这些老党员看了这个湾子,好,就从这个湾子搞突破口。”

  但是,合作社还没有制定运行章程,眼下建农家乐还差200多万元资金缺口没有着落。面对村民们高涨的致富热情,白莲河乡乡长涂新海介绍,白莲河景区正在打造5A级景区,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倾斜帮扶。

  村民自发组织合作经营,对此,一些专家表示,合作社创业初期,人心易聚,将来利润多了,可能矛盾难以调和。有专家建议,合作社还是要完善各种实施细则,做好顶层设计。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