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创新实践 贫困户增收农产品插翅远飞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26

  12月26日讯 去年出台的《汕头市“互联网+”行动计划(2016-2020年)》曾对电商扶贫提出“疗法”:在贫困村组建电商扶贫合作社,通过“专业电商+贫困农户”“网络销售+定制生产”“线下体验+网上预订”等模式,将贫困农户纳入电商体系中;搭建“网上村庄”,由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入社和销售贫困户农产品,使“网上村庄”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引擎和重要抓手。


精准扶贫创新实践 贫困户增收农产品插翅远飞

  如今,汕头不少帮扶单位正不断探索、实施这些“疗法”。汕头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吴俊斌告诉记者,当前,汕头正以三种方式探索“电商+扶贫”:一是贫困村成立种养基地,与电商平台合作;二是贫困村组建团队,自己开网店卖产品;三是成立农村电商驿站。

  在当地电商火热发展的氛围带动下,“电商+扶贫”已成为汕头精准扶贫的重要创新实践,为扶贫开发开辟新路径。

  牵手电商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下北村是位于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的一个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112户363人,村民主要靠务农为生。去年,汕头市委办和汕头市公路局组成的帮扶工作队进驻该村,启动产业帮扶项目,引进汕头市“尚鲜乐购”生鲜电商平台的经营者——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下简称“亿博云公司”)开展合作,为其打开了电商扶贫之路。

  据下北村支书林添亮介绍,该村有2000多亩耕地,其中一半种植了番石榴、青枣等水果作物,“番石榴是我们村的传统产业,但效益一般,农民自己很难卖出好价钱。”

  要如何帮助该村发展产业,让农民增收脱贫?汕头市委办驻下北村的扶贫干部林立挺介绍,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被认为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和电商平台合作,发挥下北村的农业资源优势,打造属于该村的农业品牌,“发展产业才是长效脱贫的保证”。他表示,选择和亿博云公司合作,是看中他们平台在本地的影响力,以及他们经营农产品电商的经验。据悉,亿博云是汕头市最早一批发展农产品电商的“先行者”。

  在亿博云公司的帮助下,下北村组织7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成立合作社,双方建立“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电商+新业态零售”的合作模式,扶贫工作队和村里负责组织贫困户按标准进行生产,亿博云公司则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为下北村设计了品牌商标,开通“下北扶贫农业”微信公众号和网上商店,为打造下北村农业品牌作进一步规划。

  目前,“尚鲜乐购”商城和“下北扶贫农业”微店均已上架多款下北村民自产的农产品。但由于知名度尚未打开,目前该店的成交量并不大。

  “形成产业品牌,需要一个过程。”林立挺表示,发展电商,也将倒逼该村进行农业产业调整,不断提高种养水平和质量,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目前,下北村和亿博云公司正合作建设一个占地面积28亩的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准备种植大棚蔬菜、养走地鸡,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更有利于打造品牌。”亿博云公司CEO朱庆炎称,未来计划帮助下北村发展绿色生态种养,走高端农业品牌路线。

  无独有偶,潮阳区金灶镇的省定贫困村桥前村也在谋划联手当地知名电商企业——汕头市心瓷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当地的马蹄产业。据了解,该村马蹄有两三百年的种植史,家家户户都能制作手工马蹄丸,产品有特色且品质在当地很有口碑,但苦于缺乏销售推广渠道,未能给农户带来更好效益。

  今年,“90后”的许泽彬当选桥前村党支部书记,此前在中山做电商运营的他,有了借助电商平台推广本村特色农产品的想法,并得到了该村帮扶单位——汕头市人民检察院和汕头市海事局扶贫工作队的支持。

  目前,他们组织村里贫困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的40亩马蹄已进入收成季,马蹄丸的线上销售包装也已设计好了,淘宝店已经开起来,只等产品生产出来,就可以上线销售了。“目前还在和心瓷谈合作,准备在他们的‘汕头农特产馆’上架,先打开知名度。”汕头市检察院驻村干部陈奕东表示,希望借助电商的力量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贫困户与企业合股成立电商公司

  在今年之前,潮南区仙城镇的贫困村波溪村还是一个快递不达的地方。如今,该村不仅有了快递代收点,还成立了波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起了电商孵化基地和培训基地,村里的部分年轻人也开始“触电”,开起了网店。这一切的改变,都发生在扶贫工作队到来之后。

  从去年开始,汕头市食药监局和汕头市外事侨务局对口帮扶波溪村。考虑到该村没有支柱产业,村民多数是外出打工和种田,收入不高。扶贫工作队决定扶持村里的贫困户创业,目标就是发展电商。

  汕头市食药监局驻村干部朱伟驹表示,“互联网+”是大趋势,希望通过培训等手段,让村民学习互联网营销思维,拓宽创业空间和致富渠道。为此,他们建起了波溪村电商孵化基地和培训基地,为有志创业的村民提供培训、设备和场所;与此同时,引进汕头市一家电商企业,与村民合股成立波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优先招收贫困户为员工,并提供化妆品等产品和销售指导,让他们开展电商创业。“目前已有30多人接受了培训,有几户人准备或已经开起网店。”

  朱伟驹介绍,对于波溪村电商未来的发展,他和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林俊钦也有了新的想法,“波溪村的麻叶和手工棉被很有特色,我们想借此打造波溪村品牌,让村里的电商真正发展起来,成为支柱产业。”

  农村电商驿站成“移动孵化器”

  2017年6月,汕头市首个农村电商驿站在潮南区陈店镇上北村开业。这是汕头市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又一新做法。

  上北村是汕头市3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村集体经济薄弱,自然资源缺乏。挂钩帮扶单位——汕头市国土局和汕头市旅游局在摸清情况后,提出了建立农村电商驿站的扶贫方案。“农村电商驿站的功能,一方面是要实现‘推出去’,即推广农产品、农村文化和农村旅游,另一方面是要‘引进来’,即引进互联网思维、便民服务和城市商品等。”汕头市国土局驻村干部宋伟军介绍。

  据悉,该驿站依托多方资源平台,实现了电商购物、农产品代销、助农取款、邮件收投、技术指导、创业培训等综合性服务。其盈利所得,除去运营成本,一部分将作为扶贫基金,一部分则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宋伟军表示,农村电商驿站还是一个“移动孵化器”,可以为有创业热情的贫困户提供培训和设备场地,让他们实现零成本创业。

  “村民觉得方便实用,正在慢慢接受这个新事物。”宋伟军说,希望通过“互联网+”改变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