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代表委员热议三农: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做好土地规模化经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08

  农业丰,则根基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在今年的德州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三农问题建言献策。

 

  德州市政协委员、陵城区政协副主席郭云山说:“因全国各地纬度不一样、气候不一样、土质不一样、水分不一样,那么肯定有一种作物非常适合本地的发展。德州要突出特色,发挥交通优势、土地优势和黄河水地下水充足的优势,发展当地突出的品种。这样销售到国内外,形成我们独特的特色。”

  近年来,德州提出了要建设京津冀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德州周边“放心农场”。2017年评选出全市首批23家“放心农场”,目前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已达到362个。

 

  德州市政协委员、市农科院理事长贺洪军认为,德州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农产品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德州现在“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数量不少,但是原来都是企业或者经营主体自己负担费用,大家相对申报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参照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我提出,这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增强企业或者新型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打造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形成德州优质农产品品牌集群。这样对德州农产品走出去、赢得市场,会很有帮助。“贺洪军表示。

  德州市政协委员姜玉明认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而他也不断地进行实践。近几年,身为农场主的姜玉明已经流转土地1万余亩,这些土地以种植牡丹、玉米为主,通过流转土地,不但让老百姓获得了流转租金,同时还为农民提供劳动机会,提高了周围村民的收入。

 

  “我们准备带动附近老百姓,不要散户种植。我们搞一些订单,通过对外界的关系,把销售渠道打开,让老百姓搞一村一品,集中种植。”姜玉明说。

  而他的这一想法也和德州市人大代表、宁津县保店镇红庙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不谋而合。

  “发展农村首先要解决高效农业的问题。高效农业怎么解决?除了农民自身努力,还得靠政府引路——品质、品种、规模。只有有好的品种、好的品质和大的规模,才有市场,农民才能真正从土地上获得更大的效益。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农民自愿,在政府、村党组织引领的基础上,搞土地规模化经营。没有土地规模化经营,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张国华说。

  针对村民分散种植的弊端,姜玉明也有自己的建议。“现在在德州地区,有很多大规模农场。我提议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与这些农场大力支持,让农场没有后顾之忧,去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姜玉明表示。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