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中华鼢鼠发生趋势预报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1-10

  中华鼢鼠俗名:瞎狯,栖息于农田山坡、林区、苗圃。体形粗短筒状,体长25cm左右,灰褐色,牙外露,视觉退化,四肢较短。嗅、听觉灵敏。喜食玉米、黄芩等作物及苗木的根茎果实种子。对农林产业危害十分严重,常常咬断农作物、果树根部、致使全株死亡;或把整株的农作物拉入地下,常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作物被害率有时达50%以上。中华鼢鼠终生在地下生活,怕光、怕声、怕风雨。

  中华鼢鼠在地面的活动时期有2个,一是春季的4月中旬至5月底,此时是它们的繁殖盛期;一个是秋季的9月份,是中华鼢鼠的贮运冬季食物的地面活动时期。其活动高峰期是在7-8月份。

  据子洲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近日调查,中华鼢鼠在淮宁河流域老君殿、何集等地发生普遍,平均鼠田率12%,平均每亩鼠洞0.6个,综合气象等因素分析,预计中华鼢鼠今年将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

  治理方法:

  1.趋避法

  种植中华鼢鼠不喜欢的篦麻、紫苏等作物趋避。

  2.弓箭法

  使用时,弓箭必须安放在直的鼠洞上。洞口要切齐,洞顶的地面要铲平。弓距洞口约20cm。箭头不要露入洞中,箭射下之后,要恰在洞道的正中位置,不能过浅或打偏。

  3.灌水或熏烟法

  利用中华鼢鼠怕水怕烟特性,向鼠洞大量灌水或熏烟,反复灌水或熏烟捕杀可达到彻底防治。

  4.毒饵诱杀法

  选用灭鼠药有溴鼠灵、溴敌隆、氟鼠灵等。当有鼠类踪迹时,沿田垄每隔约十步或在鼠洞及其取食活跃处,每点投放5-10克,一周后补放溴鼠灵毒饵。投放点应避免非目标动物及鸟类取食。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10629/97654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