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种养结合奶牛场的环境减排潜力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1-1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创新团队通过调查研究与模型分析,揭示了种养结合模式下奶牛场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对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低碳生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据团队首席尹昌斌研究员介绍,奶牛养殖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青贮玉米种植与奶牛养殖一体化模式(IPBS)可实现养殖场内粪便、秸秆和青贮玉米的循环利用,减少种植环节中化肥使用,降低饲料和粪便运输能耗,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然而,该模式的定量环境影响及其缓解潜力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以山东省、黑龙江省奶牛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生命周期分析(LCA)、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OLS)、情景分析等方法,对种养结合模式(IPBS)和非种养结合模式(non-IPBS)在原奶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能源消耗、水消耗、土地占用等环境绩效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与non-IPBS相比,IPBS在养殖过程中能明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14%)、土壤酸化(10%)、水体富营养化(18%)、能源消耗(10%)、水消耗(8%)和土地占用(13%)等。当我国约有81%的奶牛场可采用IPBS时,奶牛养殖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比目前减少约21%,前提条件是需要约200万公顷农田用于玉米青贮种植。短期来看,可通过增加奶牛场玉米青贮饲料种植面积的策略来减轻原奶生产的环境影响;长期来看,可通过技术进步以提高奶牛单产和青贮玉米单产实现持续降低原奶生产的环境影响。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912/202108/17869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