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临床病情调查诊断法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1-05

  近年来,家禽疫病多呈群发性。因此,要想达到预防、控制、消灭禽类疾病这一目的,其首要前提是对禽病作出迅速、及时和正确的诊断。没有诊断就没有措施,而错误的诊断必然导致治疗的错误。因此,诊断在禽病的防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发病情况调查法”是家禽疫病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其具体方法是:

  同熟悉情况的饲养员详细询问病史、饲养管理和治疗情况、查阅有关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资料、记录及档案。怀疑是传染病的要进一步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怀疑是营养缺乏病的要对饲料情况进行调查;怀疑是中毒性疾病的要对所用药物进行调查。

  一、发病时间的调查

  询问家禽何时得病、病了几天,如果发病突然,病程短急,可能是急性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如果发病时间较长则可能是慢性疾病。

  二、发病数量

  病禽数量少或零星发病,则可能是慢性病或普通病;病禽数量多或同时发病,有可能患传染病或中毒性疾病。

  三、生产性能

  对肉用禽只了解其生长速度、增重情况及均匀度;对产蛋鸡应观察产蛋率、蛋重、蛋壳质量、蛋颜色等。

  四、发病日龄

  禽群发病日龄不同,可提示不同疾病的发生。

  1.各种年龄的家禽同时或相继发生同一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可提示新城疫、禽流感、鸭瘟及中毒病。

  2.若1月龄内雏禽大批发病死亡,可能是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法氏囊炎、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如果伴有严重呼吸道症状可能是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

  3.如果雏鸭大批发病,多为鸭病毒性肝炎、沙门氏菌感染;成年鸭大批发病多为鸭瘟、流感、禽霍乱或鸭传染性浆膜炎等。

  4.如果雏鹅大批发病,多为小鹅瘟、球虫病、副黏病毒感染;成鹅大批发病,多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流感或霍乱等。

  五、饲养管理情况

  了解病禽发病前后采食、饮水情况,禽舍内通风及卫生状况等是否良好。

  六、用药情况

  如果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或迅速停止死亡,可提示细菌性疾病;如果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后无作用,可能是病毒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

  七、流行病学调查

  对可疑是传染性疾病,除进行一般调查外,还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现有症状调查、既往病史和疫情调查、平时防疫措施落实情况等。

  八、饲料情况调查

  对可疑营养缺乏的禽群要对饲料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饲料中能量、粗蛋白等情况,必要时对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进行成分分析。

  九、中毒情况调查

  如果饲喂后短时间内大批发病,个体大的禽只发病早、死亡多;个体小的禽只发病晚、死亡少,怀疑为中毒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要对禽群用药进行调查。了解用何种药物、用量、药物使用时间和方法,是否有投毒可能、禽舍是否有煤气、饲料是否发霉等。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1264/2021/12/29/fd12e23bea0942af98a3b70d22cdf4a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