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乡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1-05

  近日,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川乡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该新品种的育成填补了我国无自主知识产权父本新品种的空白,在我国猪新品种培育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据悉,“川乡黑猪”新品种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吕学斌研究员领衔,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遗传资源藏猪和引进猪种杜洛克猪作为育种素材,历经12年攻关培育而成,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个突破性父本新品种,具有被毛黑色,肉质优良,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过去,我国商品猪生产多采用外种猪作为父本,因为外种猪具有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外种猪一般6个月就可以长到110公斤以上,瘦肉率可以达63%,但本土黑猪长到110公斤需要1年,其瘦肉率仅45%左右。”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介绍,但本土猪皮厚肉香,口感和风味更好。

  为了获得更好的肉质,此前科研单位和养殖企业也会利用外种猪与本土猪种杂交,但存在后代商品猪毛色不一、商品性较差等问题。何志平介绍,“川乡黑猪”新品种在选育过程中,既克服了本土猪的缺点,又保留了肉质优良的优点,提高了本土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经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该品种长到100kg,用时仅165.70天(5.5个月),瘦肉率达63.43%。何志平表示,此外,该品种还解决了优质黑猪生产中毛色分离的“瓶颈性”技术难题,提高了商品猪毛色一致性。

  在应用推广方面,未来,“川乡黑猪”新品种既可以用作父本与我国的地方猪种杂交生产优质商品猪,满足人们对优质美味猪肉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可以作为终端父本与外种猪杂交,有效改良商品猪的肉质性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于打造生猪种业“华系芯片”,提升我国核心种源自给率和核心竞争力,引领现代特色优质猪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912/202112/194614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