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赤皮病怎么治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2-08

  病原

  突光假单胞菌。

  症状

  泥鳅发生赤皮病是由于鳅体擦伤、水质恶化、蓄养不当而使鱼体感染荧光假单胞菌引起。又叫皮瘟、擦皮瘟。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病鳅体表充血发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充血并烂掉;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呈扫帚状,不摄食,旋即死亡。

  流行与危害

  该病病原为条件致病菌,体表无损伤时,该病无法侵害皮肤。其传染源是该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和带菌鱼类。泥鳅感染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防治方法

  含氯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

  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4克,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疾病流行季节15天1次,全池泼洒。

  大黄,2.5毫克~3.7毫克/升,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疾病流行季节15天1次,全池泼洒。

  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每千克体重30毫克、或10毫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5天。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1264/2022/1/25/fe8ba395fc64401c9faaa726a7e10aa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