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田家村:弘扬乳娘精神 建设美丽家园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0-19

初秋时节,走进崖子镇田家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姹紫嫣红的花坛,让人倍感清爽惬意。再往村里走着,青砖黑瓦、古朴院落、通幽小巷,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近年来,田家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红色文化引领风尚,家家户户笑靥如花……村党支部积极弘扬乳娘的革命精神,延伸红色文化,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带领群众修缮革命遗址、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产业结构,全村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呈现出和谐农村的新景象。

率先垂范,修缮革命遗址

连日来,来自滨州、青岛、烟台等地的组织部门、社会团体陆续来到位于田家村的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学习乳娘精神,感受乳娘们当年的无私奉献。“‘把孩子给俺是信得过俺,待孩子必须比对俺的更金贵’,乳娘肖国英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承诺……”在育儿所教育基地,讲解员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叙说着乳娘精神,令参观者们深受感动,落下了热泪。

自去年5月份起,我市利用胶东育儿所原址民房开始修缮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田家村作为遗址修复工程的主阵地,主要涉及到遗址内17户人家的拆迁搬迁和旧房改造,以及路面管网、自来水改造、绿化等硬件工程。修复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艰巨任务,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在经过多次支部会讨论后,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每名党员设岗定责,发动全村38名党员积极走访群众、组织动员群众搬迁。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建东将自家的房屋让给搬迁户居住,自己却在工地宿舍居住;支部委员王永国不计个人得失,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一句话“为了田家村的发展,拆吧”,就把自己投资8万余元、占地300平米的苹果大棚拆了;70多岁老党员沙典仁在没有安置住所的情况下,仍然第一时间腾出自家房屋,全家搬到村头苹果大棚里居住,夏天大棚里温度高,蚊虫多,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党支部、党员以身作则的行为使村民深受感动,原本许多不愿搬迁的村民也纷纷主动搬迁,最终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170间房屋的征收及腾空工作。

修复工程开工以后,该村党员又积极协助施工人员修道、清扫家室等,为了赶工期,几名支部成员不分昼夜工作,连续数天每天只睡4-5个小时,终于协助施工队赶在5月底之前完成了胶东育儿所遗址修复工作。胶东育儿所开放之后,为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部分乳娘的子女、亲属,虽已过花甲之年,仍然自发担当义务讲解员,一遍一遍地为参观者讲解乳娘事迹,令每一名参观者都深受触动。

创先争优,凝聚发展力量

如今的田家村,一排排被绿树鲜花环绕的青瓦民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优美的环境让长期徜徉于田园美景、生活其中的群众幸福感、自豪感倍增。“现在的和平年代,得感谢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烈士,而如今的幸福生活,还得感谢当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们。”田家村村民田永祥说。

修缮完革命遗址,田家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又迎来了美丽乡村建设。为了让这项工作能够完成得尽善尽美,该村党支部多次召开支部会议,商讨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美丽乡村建设最难的就是拆违建,而在田家村,村两委一发动,党员田忠祥就首当其冲,第一个将自家的农具存放铁棚率先拆除,其他37名党员也毫不懈怠,紧随其后,将自家的违建全部拆除完毕。有党员作表率,村民们也没了微辞,不等村里做工作,都积极上报自家的违建,全力支持拆建工作。随后,村两委又把全村分成四个区,38名党员分派到四个区,搬草垛、铲粪便、打扫房前屋后和死角卫生。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拿起工具,走上街头,一起为村的环境美化助力。

村环境美了,村里的设施和村民的收入也得跟上。田家村村委主动广结“亲戚”,争取村外能人、市里帮扶单位帮扶,发展村里的各项民生事业,先后组织硬化了街道,改造了村办公室、卫生室,建设了村文化娱乐广场,修建了篮球场,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为了做好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该村又将全村分成34个网格,结合党员星级评定,安排34名党员分包认领网格,党员们在自己的网格里负责讲解政策,做好卫生维护等任务。任务完成的好坏都会直接上墙,完成好的加星,完成的不好就摘星,并写明摘星原因,这些都在村里的公开栏里一目了然地展示出来。在促民增收方面,该村针对全村90%以上村民种植果树的实际,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首批成员就是村两委和村全体党员,以此引导果农抱团闯市场。合作社实行“统一组织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标准管理、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变过去单打独斗为抱团作战,实现了果农抱团闯市场。在合作社的统一领导下,该村苹果远销安徽、福建等地,全年销售额在两千万元以上。

全心全意,倾力服务村民

正值苹果收获的季节,日前,崖子镇田家村果农沙典福将自己采摘的两亩红将军苹果全部卖出,一下子入账两万多元。“原本以为今年春天干旱严重,苹果品质会下降,没想到80级以上的还真不少。这都得感谢跟我联户的党员田树礼,是他定期来给予我果树方面的管理技术,才让我有个好收成。”沙典福感激地说。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我市的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00多名革命后代,她们用超越本能的母爱,让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展现了衷心向党、感恩图报、坚贞不屈、慷慨无私的乳娘精神。多年来,这种乳娘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和影响着田家村人,尤其是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精神后,田家村的党员纷纷表示,大家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把乳娘精神传承下去。“主动帮扶邻居宋玉花的生产生活”“带动村民宋维花一起参与村集体活动”“带动村民沙照同一起参与种植经济作物”……在村委办公室墙上,醒目地挂着一幅党员承诺事项的看板,党员们除了承诺为村里积极做贡献,还精确到人到户,与之联户,或为其提供帮助和服务,或带动其参与村内事宜,调动其为村级工作做贡献的积极性。“在深入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之后,我们村的部分党员就与村里一些普通群众或者年岁太大的党员联户,帮解难题,我们党支部也规定,谁家有困难找到党员,党员都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党员解决不了的就及时汇报给支部,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想办法。遇到事情,党员就要具备这种主动性和自觉性。”该村党支部书记田建东说。

70多岁的村民宋玉花一个人生活多年,遇到农忙季节,她又要抢收花生,还要采摘苹果,经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自“党员联户”以来,党员田忠祥每到收获的季节,就一边忙活自家地里的收成,一边抽出时间帮着宋玉花抢收。实在忙不过来,他就请示党支部,由其他党员跟他一起参与劳动。今年苹果采摘时,就是预备党员沙钦基主动参与,帮助他一起帮宋玉花采摘和售卖苹果。“‘党员联户’的形式,让我们老百姓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老百姓有困难,还得依靠咱们的党啊。”宋玉花感慨道。

如今的田家村村美人好,到处是和乐的景象。村里又开始考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针对外来游客居多情况,在村修建一处集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目前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中;计划建设一处胶东民俗、特产展览购物广场;结合农村淘宝,把媳妇饼、大饽饽、板栗、苹果、核桃、山野菜、土鸡等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直接销售,增加附加值;开发民俗工艺品,如布老虎、拨浪鼓、绣花枕头、老式陀螺、刺绣等……让家庭妇女们炕头上增收。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威海市发展改革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