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犹“民生优先”暖民心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0-30

近10万群众告别了土坯房,8.4万农村人喝上了干净水,3.8万个家庭用上了稳压电,563户库区群众告别“水上漂”历史...这五年,各类民生工程的实施,给了上犹县人民不同的幸福体验。

财力向民生集中、向基层倾斜。近年来,上犹县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理念,大力改善和保障民生,集中资源、凝聚力量解决群众就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饮水难等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民生支出历年均超出财政总支出的七成,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

扶贫攻坚深入推进

今年,上犹县水岩乡举行精准扶贫产业链接贫困户暨金盆蛇园产业扶贫链接贫困户签约仪式。金盆蛇园推行“你养我管”、“你养我代”、“你养我帮”三大模式,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户增收,努力让贫困户实现“门前就业脱贫、生产发展脱贫、创业增收脱贫”的目标。为让贫困户就业不再难、看病不再难,上犹县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大开发等历史机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上犹县对贫困人口进行梳理分类,因户施策,打出光伏扶贫、就业扶贫、搬迁帮扶、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组合拳”。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实现2335名干部与1.598万户54524人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扶贫措施,统筹推进“十大扶贫工程”。以产业为支撑,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油茶、瓜果、蔬菜合作社或以土地等形式入股发展扶贫产业。以就业为依托,重点打造扶贫福利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公益性岗位“四大平台”,促进贫困户增收。目前,已兴办扶贫车间60余个,组建中国(上犹)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以兜底为保障,重点构建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最大限度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十二五”期末与“十一五”期末相比,贫困人口由9.29万人下降至2.8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03%大幅降至10.2%。

民生实事加快实施

90岁高龄的方业全,是上犹县社溪镇严湖村五保贫困户,年事虽高,但常会到正在建设中的保障房里走一走、看一看。今年7月份,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老人拆除了居住大半辈子的土坯房,借住在邻居家里,眼看新房即将建好,老人很是兴奋。上犹县把解决农村最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农村保障房,切实解决无经济能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住房问题,确保特困群众“不少一户、不漏一人”住上安居楼。

这些年,上犹县大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用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民生工程,集中解决群众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出行难、看病难等民生突出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该县累计对57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搬迁移民1.62万人,563户库区群众告别“水上漂”历史。建成保障性住房4401套,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1.9万户。完成3万吨/日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8.42万农村人口喝上干净水,3.8万个家庭用上了稳压电。

社会事业不断加强

“孩子之前是全托,来这里住校还是比较好的。这里环境各方面很不错。”思源学校开学之际,在宿舍教孩子叠被子的学生家长蔡先生为孩子入读的新学校点赞。这是上犹县新建思源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该县大力推进教育、卫生、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累计完成教育支出15.39亿元,实施了上犹二中迁建、职业中专迁建、黄埠初中迁建、思源实验学校新建、特殊教育学校新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一批教育项目,累计新(改、扩)建校舍、学校食堂、教师周转房4.2万平方米;每年有4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万多名学生享受营养餐。高考成绩节节攀升,2017年二本上线人数799人,较2012年翻了一番。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完成县卫监所、急救中心、结防所、皮防所及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项目,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019张,增长84.9%,医疗条件大幅改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8.1%和96.6%。新建县福利院(二期)、黄埠、平富等敬老院4所。文体事业不断繁荣,建成县文体中心、图书馆新馆等项目,成功承办了第十四届省运会和连续三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赛等体育竞赛上犹赛事,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监测点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