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沙柳村:特色产业托起百姓致富梦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02

  文登区高村镇沙柳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绿洲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沙柳村西红柿品牌,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活跃农村经济,拓宽农民致富门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沙柳村便开始种植西红柿,由于管理粗放,名气一直打不出去。2009年,沙柳村成立了绿洲蔬菜专业合作社,带领村内100多户村民抱团发展西红柿种植业。为保证西红柿口味的与众不同,合作社多方寻求到绿底红顶、果实饱满的老式西红柿种子,按绿色食品执行标准进行种植。
  沙柳村西红柿基地应用了熊蜂授粉,杀虫灯、杀虫器、黄板等病虫害防治技术,定期使用牛奶进行叶面喷洒和根部冲施,提高西红柿的质量。这种西红柿最大的特点就是沙瓤、皮薄、水分大、甜度高,口味独特,很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为实现多样化、集聚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沙柳村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农业观光园,建有西红柿种植冬暖棚共38座,占地20万平方米,全部配套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和沼气综合利用设施,并引入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做到种植、管护、成熟、加工、包装、上市销售的全程可追溯。按照“农业+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的思路,沙柳村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去年,成立威海市金沙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全村1000多村民参股。
  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建设沙柳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土地流转过程中,村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再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村集体每年可稳定获得收入6万多元,保证了村民与村集体双增收。
  目前,园区已投产的28个西红柿冬暖大棚可年产西红柿80多万斤,收入400多万元。园区全部运营后,每年可接待游客4万多人,新增经济效益300多万元。依托服务中心提供的社会化服务,沙柳村还将推进“农业+教育”、“农业+文化”的发展模式,发挥“沙柳村”金字招牌,吸纳其他合作社加入,连片打造有规模、有特色的园区,培育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产业带,进一步促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发展和改革局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