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依托农家书屋工程建好群众精神家园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04

  今年以来,潼关县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让农家书屋“活”起来,成为广大群众向往的精神家园。
  集中资源,建好农家书屋。该县抓住撤镇并村改革时机,将全县83个村农家书屋整合为2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为人口多、需求大的农家书屋增添了阅览桌椅、书架等硬件设施。每年为镇、村(社区)图书室新增图书2000余册,丰富了图书资源,吸引了村民的关注。
  强化管理,办好农家书屋。规范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定了借阅管理制度,免费为村民开放。挑选有一定文化知识、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或村干部管理农家书屋,县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对他们开展业务辅导,县上将管理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稳定了图书管理员队伍,保证了定时对村民开放。
  用好图书,办活农家书屋。开办《潼声朗朗》微信平台,分享好图书和阅读感悟,借助读书周活动、农家书屋开放日等形式,将农家书屋创办成活跃农民生活、丰富文化市场的平台,激发了群众阅读热情。全县农家书屋年接待读者约1万余人,图书流通约6000册次。
  用活图书,拓展服务载体。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开展送图书进监所、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和订单服务、送书下乡和图书流动服务,采取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编演文艺节目等形式,适应了群众阅读需求,将农家书屋创办成传播法律、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文化市场的平台。近年来,全县农家书屋举办各类培训班8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5000多人。

  

   渭南市发改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