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着力培育基层扶贫带头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1-04

  贫困地区村支书、村主任的见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所在的贫困村能否早日摆脱贫困。从2016年开始,陕西省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培训班,计划用两年时间把全省56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村干部培训一遍,通过有针对性的集中“充电”,让基层干部真正成为脱贫路上的带头人。

  眼下正是收获柿子、晾晒柿饼的时节,渭南市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村支书张六十,隔三差五都会到贫困户高富庄家里去看看。

  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村支书张六十:“重点注意一个就是拿捏,再一个就是及时根据湿干度,用布该盖的时候还是盖……”

  渭南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有栽种柿子加工柿饼的传统,这些年,不少村民通过发展柿子产业过上了好日子。常年患病的高富庄家里没有固定的产业和收入,今年村上决定对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进行大力扶持,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统一营销,彻底拔掉贫困户的“穷根”,这也让高富庄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贫困户高富庄:“有政府和技术人员的支持,有很大的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强,有很大的精神(能)很快的脱贫致富。”

  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村支书张六十:“我们首先是提供苗木,况且每亩地还有四百元的资金补助,再就是栽植以后我们有专业的服务队给他们进行指导。”

  王庄村的柿饼产业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生产,虽然一部分村民靠传统的柿饼加工致了富,但许多贫困户没有技术和能力,搭不上柿子产业的便车。而让张六十更有压力的是,王庄村刚刚完成整村合并,村里贫困户比原来多了一倍。就在全村的脱贫思路模糊不清的时候,张六十和富平县其他贫困村的村官们参加了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培训班有机会进行“深造”,一周的培训课程,不仅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治理、土地流转等宏观主题,还有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怎样做好农村电商营销等具体问题。

  接受培训后的张六十还可享受随时联系授课专家、进行网络咨询等便利,让定期的培训延深成为无限期的帮扶服务。在找准产业、政策扶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庄村这个贫困村有望在今年彻底“摘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民发展学院院长王雄:“使他们明确了扶贫攻坚的形势和任务,也了解到了他们产业发展的一些差距,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培训班创造了训后服务,通过训后服务使学员和我们学校建立起了长期的联系。”

  富平县庄里镇王庄村村支书张六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思想认识,特别是在标准化生产,指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的加工,整体上质量有了很大的(认识)提高,可以说增值在一倍以上。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户有产业,为脱贫打好了很好的基础。”

  据了解,我省国家级贫困县区村干部培训班自开办以来,已有5700多名村干部通过42期培训班先后接受了学习。在培训方式上,除了实地参观苹果、猕猴桃等试验示范站,以及商务产业园、果蔬专业合作社和民俗村等,汲取发展农业产业的先进经验外,培训期间还通过举办论坛,让学员围绕本地如何脱贫致富这一主线,提问题、谈经验、找差距、议对策,进一步增强村干部带领农村群众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陕西省委农工办农村处副处长朱燕:“下一步我们也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渭南市发改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