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玉龙村坚持“三个导向”凝聚“三种力量”提升乡村治理建设水平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8-08

  苍溪县五龙镇玉龙村通过规范党组织前置研究制度、探索创建党员帮带制度等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健全民主议事制度、选树身边榜样拓宽村民参与治理渠道;探索设立村级慈善基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好专业人才队伍延伸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平台,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建设水平。

  一、坚持政治导向,突出党建引领“赋能”,激发乡村治理“向心力”。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将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作用得到强化和巩固。一是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完善重要事项由村党组织前置研究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规则,在重大资金项目申报、财务支出使用、惠民政策实施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项上均由村党总支研究提议。推行“交叉任职”制度,注重推选讲政治、有威望、懂经营、善协调的党员干部为村级自治组织负责人,5名党员干部担任红白理事会、梨乡协商、集体经济组织等自治组织负责人,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的领导地位。二是建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开展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取资金4万元,改造升级村级党群活动阵地,理清理顺组织架构,将全村党员按村民小组划分为4个支部,党建工作与村务工作耦合度明显增加;选优配强班子,届中推选3名大专以上学历优秀年轻同志加入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降低至42岁,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注重教育培养党员,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累计发展党员4名,通过参观学习、专题研讨等方式培训党员500余人次;开展党建联建,与福建商会党支部、遂宁商会党支部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有效提升支部战斗力。三是建立党员帮带联系制度。制定“1+3N”党员帮带联系3张清单(即:在家党员帮带联系多名流动党员、党员种植养殖能手帮带联系多户普通种植养殖户、在家党员帮带联系多名困难群众),明确58对帮带关系,配套出台激励六条措施,充分调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通过“1+3N”帮带联系制度,协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19条,调节村民矛盾纠纷4起。

  二、坚持群众导向,突出自治管理“赋权”,激活乡村治理“源动力”。村民自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主体性、根本性作用,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活力源泉。一是健全制度疏堵点。召开群众代表大会,进一步细化有事来协商·梨乡协商、红白理事会、廉勤坝坝问等制度,推选产生自治组织领导人员,优化议事章程和规则,规范村级事务审批流程,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不断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有效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志愿服务显担当。为增强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治理“主人翁”意识,依托玉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20人志愿服务队1支,累计开展文艺演出、关爱慰问、矛盾调解、沟渠清淤、道路疏堵、垃圾清扫、防汛抢险、留守儿童托辅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示范带动群众争做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为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奉献力量。三是选树典型展新貌。创新开展“最美家庭”评选,选树创业致富、敬老孝亲、公益慈善、勤俭持家、最美庭院等10户家庭,召开表扬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广泛宣传,以先进典型的模范行动带动村民自觉培树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三、坚持长远导向,突出多方参与“赋智”,汇聚乡村治理“创造力”。建立多元共治的长效机制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义所在,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汇聚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智慧力量,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一是慈善基金“济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帮扶村党总支与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民政、两新组织和爱心人士支持,筹集善款6.735万元,建立全市首个村级慈善基金。梳理汇总、入户核实各类困难群众实情,确定并入户慰问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残疾户及罹患重病的群众13名。制定慈善基金管理办法,设立管理委员会,实施定期通报制度,推动基金有效为帮扶村困难群众解急救困,引导群众互助前行,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二是项目资金“助力”。帮扶队第一时间深入村组走访群众,调研摸底,实地勘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会同村“两委”制定项目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组织协调、链接资源等优势,争取市、县有关部门支持,累计协调争取水利管网、道路交通、污水治理等各类项目资金735万余元,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交通出行、人居环境等条件,切实提升群众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三是专业力量“助收”。借助“科技下乡万里行”“蜀道英才五进”等活动,邀请12名省、市农业专家到村实地调研、现场把脉,开展脆红李、苍溪梨等种植管护技术培训指导,成功解决农户技术难题14个;推动与市农科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建设梨、李科研示范基地2个,帮助种植户提高质量和产量。用好党建联建协议,邀请帮扶力量、商会企业等到村指导,普及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10万余元,有效助农增收致富。

  

  廉勤坝坝问

  

  最美家庭表扬大会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8/7/a75ef541c00b44f69d1f6ccf18ca38f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