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后旗聚力补链强链延链加快打造马铃薯整建制单产提升县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8-08

  2024年,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扎实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集成推广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全力打造马铃薯单产提升综合示范区3万亩,力争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持续提升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构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一)品种培优,做强种薯

  建成乌兰哈达、当郎忽洞和白音察干三大温网室繁育基地。年使用日光温室13座,生产微型薯150万粒;使用网室310座左右,生产网室原原种720吨;种植原种7000亩左右,生产原种17500吨。今年引进了内蒙古兰晶生态科技种薯企业,将进一步完善全旗组培室、网室、高标准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

  (二)品质提升,做优商品薯

  2024年全旗马铃薯种植面积16万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早熟菜用和优质专用马铃薯。建设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田3万亩,打造2个万亩片、10个千亩方;建设乌兰察布市“对症选药”平台建设试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药剂对比试验1个、马铃薯新型氮肥利用率试验1个、马铃薯无底肥试验1个、马铃薯有机肥替代试验1个;实施统一良种种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机械作业,力争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带动全旗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三)链条延伸,做精加工薯

  努力提升马铃薯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建成蒙地宝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已建成年产1万吨的马铃薯淀粉项目,以此为依托,推动马铃薯产业加工转化率持续提升。

  二、“九个有”示范引领提单产

  落实“九个有”措施,推进综合型园区建设。高标田:统一配备智慧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综合运用秸秆还田、土壤培肥、深耕深松等措施提升地力,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选种田:集中展示马铃薯高产、抗旱、高淀粉和鲜食新品种16个;马铃薯品种展示田200亩,展示品种中加7号。良机田:园区内全程配备使用北斗卫星导航、无人机喷施、与播种机械相配套的联合收获机等适用大型高效农机。推广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机械化技术,通过提高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手段,降损耗、提单产。四控区:集聚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设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高垄浅埋滴灌等管控技术,建成“四控”新技术综合示范区1000亩。社服区:园区内组织3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整地播种、施肥用药、收割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保障,带动小农户提高马铃薯生产轻简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打造“代种、代管、代收”社会化服务园区。融合区:建设集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教育等于一体的融合示范区200亩,做到人才、技术、政策、企业“四支撑”。

  三、整单县制推进有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区市旗乡四级联创,成立由旗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旗级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内容、实施区域、细化技术路径、操作方法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确保项目落实落地,高位推动整建制马铃薯单产提升行动。

  (二)组建技术团队。制定落实《察右后旗马铃薯整建制单产提升综合性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协同合作,形成“专家+技术骨干+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指导服务模式,并组建察右后旗马铃薯单产提升技术服务组,确保马铃薯种植关键技术全覆盖到位。

  下一步,察右后旗将立足区域实际,突出重点技术、紧盯薄弱环节,分区分品种明确创建技术路径,重点突破品种、农技、农机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充分利用此平台,发挥园区技术示范、辐射和交流培训作用。通过园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察右后旗经验模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wlcb/202407/t20240731_254922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