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庄子田村:石旮旯长出“金疙瘩”

来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时间:2024-10-11

  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庄子田村,新改造的压花水泥路两旁,一幢幢具有彝族特色的民居修葺一新,仙人掌基地里蜿蜒盘旋的机耕路延伸向远方,进入采收期的果实个大饱满,色泽诱人。

  庄子田村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程度达80%,生态环境脆弱,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致富非常困难。“村里祖祖辈辈都种植仙人掌。火烧后可以入药,叶片可以食用,果实也非常好吃。过去零散种植收入微薄,只能换点零花钱。”庄子田村党支部书记、庄子田村小组长鲁春红说。

  几年前,鲁春红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小组长,带领全村17名党员及村民抱团发展仙人掌产业,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石漠化治理理念,切实把石漠化严重的地理劣势转变为特色仙人掌的产业优势,闯出了一条“搬家不如搬石头、搬石头不如栽仙人掌”的乡村振兴路。

  谈起回村创业的初衷,鲁春红说:“村子要发展、村民要致富,必须发展产业,一直舍不得的还是这棵仙人掌。”

  村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成立了庄子田集体经济合作社之后,又组建了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全村106户群众476人100%参与入股。目前,全村种植仙人掌面积达4000多亩,2023年仅采摘外销的300余吨仙人掌果就有600万余元的收入,户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增收50万元。近期,文山市引进了啤酒厂、酵素厂、化妆品厂等加工厂,对仙人掌进行精深加工,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

  有了产业,建设绿美村庄也让村民从“将就”变得“讲究”。村民借力产业振兴带动村庄蝶变,借力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良好的村容村貌让村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在仙人掌地里拍照很出片,我和朋友每年都会来这里玩。”游客柳林说。(记者:王淑娟)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4/zhoushilianbo-new_0929/14152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