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密码”:解锁因地制宜与农民意愿的平衡术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4-1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大进程中,合理规划乡村布局、有序推进村庄建设是重要一环。乡村的发展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细致考量诸多因素,而《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十一条,恰为这一复杂工作提供了关键遵循。今天,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就带大家深入了解。

乡村建设“密码”:解锁因地制宜与农民意愿的平衡术

《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优化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发展布局,秉持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安排村庄布局,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

乡村发展需因地制宜。平原产粮区应配套仓储、烘干设施,服务规模化种植;山区依托自然风光发展文旅,规划民宿与观景步道;手工艺村落则需预留作坊集聚空间,搭建展销平台。唯有贴合地域特色规划,才能激活土地与资源价值。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发现,过往部分地区强推撤并,未充分沟通,导致农民生产半径拉长、文化断裂。如今依循法规,政府通过村民大会、入户调研倾听诉求,将农民纳入决策环节。对古村落重点修缮保护,留存乡愁;对空心村在尊重意愿前提下合理撤并,整合宅基地转化为绿地或产业用地,集中完善水电、医疗等设施。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