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新生”背后的精致农业“密码” -中国农村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3-14

  三月,青岛市即墨区丁字湾畔的田横镇河东村,春寒料峭。半山腰处,一所挂着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牌子的木屋内,来自附近村子的十几位农民,正在向青岛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了解红薯种苗二次脱毒和平植技术,为今年红薯种植做准备。

  我们老习惯是斜插法,结的果实多是爷孙组合,大小不一。现在用水平栽法,结的果实是多胞胎组合,大小匀称,商品率就高了。40岁的田横镇王哥庄村村民于垂旭深有感触地说。他2018年辞去了远洋运输公司跑船的工作,回到老家种起了地瓜。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梅亦兵介绍,即墨区不少耕地属临海丘陵地带,气候、水分、土壤等条件都很适合种植地瓜。然而,此前,由于销路不畅,加上品种老化,产业逐渐萎缩。

  变局发生在最近几年。2015年,青岛薯之恋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丁字湾畔成立,开始以有机农产品的高标准种植地瓜。

  薯之恋理事长刘君芳介绍,合作社引导农户实行土地休耕,每年用黄腐酸钾有机肥养地,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青岛等地的农科院、农业院校合作研发地瓜新品种,并从日本等地引进新品种,开展地瓜种苗脱毒培育技术,解决地瓜多筋、木质化等品质退化问题,增强其糖度等指标。种植过程中,开展种苗二次脱毒;使用平植法,控制植株数和结果数,并辅以蛤蜊竹粉和蒜皮粉两种自创的、拥有专利的有机肥,提升地瓜形状和口感。利用电商渠道解决销售后顾之忧,每斤售价7元至12元,还供不应求。目前,合作社自有基地300亩,带动农民签约种植2000亩,带动农户每亩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我们这一带养殖水面很大,以前哪知道蛤蜊还有这个用处啊!70岁的田横镇雄崖所村村民陆宗起说。当地企业和农民 眼前一亮,纷纷效仿或加入合作社。

  当地政府也及时跟进,帮助即墨地瓜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引导农户和企业合作。2018年2月,即墨地瓜顺利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农民种植地瓜的积极性更高。2018年,即墨区地瓜种植面积达到6万多亩,比2017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当地企业牵头,已和本来生活、中粮、天猫、每日优鲜、春播、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签约,成为它们的优质供应商。其中,即墨地瓜已经成为京东的爆款品。京东和当地一家企业一签约就是三年,要求其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000亩扩大到今年的5000亩,明后年达到1万亩和3万亩。一度沉寂的即墨地瓜产业,正在迅速红火起来。梅亦兵说。据了解,目前,当地又开始酝酿推广蔬菜型、保健型、淀粉型等功能型品种,适应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同时,当地一些企业开始考虑延长地瓜产业链。比如开发冰薯在产地烤熟后用零下48摄氏度低温速冻、保持原味,再用零下18摄氏度的冷链发送,解决此前生薯保存以及运输过程中变质、损耗等问题。又如,研发利用地瓜提取色素、酿酒等精深加工产品。

  原来种瓜不易、卖瓜更难,很多当了饲料用。现在是翻身了!梅亦兵说。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精致农业正让越来越多传统农产品焕发新生机。只要新农人眼界放宽,用心提升农产品品质,传统的农产品也大有前途。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