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货电商爆火 农产品供应链仍待深挖(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9-08-29
  农贸市场“上网”
  生鲜热、农货热,是近年来电商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此之前,倘若打个比方,淘宝是将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了网,京东将中关村电脑城搬上了网,而农贸市场还未被搬到线上。
  中国是农业大国,且中国人又是舌尖上的民族,“民以食为天”。那么,为何农货触网一直未有起色?
  对此,业内早有共识,农货上行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方面农货为非标品,且线上识别成本高,导致流量不稳定;另一方面,不同于日常消费品,农货属于即时性刚需,除非拥有价格、质量的突出优势,否则不足以引导消费者在电商平台消费。此外,在传统电商的搜索模式下,极少有消费者会有意识地主动搜索、购买农产品。
  不仅如此,农产品上行难以通过网络渠道,且严重依赖中间环节,仓储、物流及高强度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使得每个环节的成本增加30%以上。
  这是一个痛点,一个业内均知晓的痛点。而痛点的反面,则是商业价值。如今,我们知道,拼多多正是依靠农货上行,而拥有了增长潜力,并迎来后续爆发。
  拼多多方面表示,做农产品上行,助力农村地区向城市销售商品,实现商品要素的自然均衡流动,堪称结构性机会。
  对此,拼多多通过产地直发模式,实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具体而言,首先,拼多多以算法推荐为核心模式,实现“货找人”,确保农产品订单量的相对稳定;其次,以拼农货的模式,帮助消费者建立“计划性消费”的概念,社交拼团的模式,将购买农货,从一个冲动性的即时消费,变成了预期的计划消费;再次,将上述相对稳定性的未来需求传递给农民,后者可以根据需求来发货,变成了需求决定供给;此外,还专门为农产品开发一套农货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将农产品信息输入,系统就能自动匹配产地、成熟期等。
  根据拼多多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上述模式加持下,2018年,创立3年的拼多多实现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网络零售平台之一。期间,平台累积诞生13款销售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单品和超过600款销量10万+的爆款农货单品。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