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连续六年近万未成年人零犯罪(1)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13
  嘉荫县是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最北端的一座边陲小城,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也有“恐龙故乡”的美名。同样令人赞叹的,是这里创造的一项纪录:至2016年年底,嘉荫县已连续6年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
  6年,2190天,9365名未成年人零犯罪,这几个数字组合到一起,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光环。当我们仔细透视这个光环的时候,就会清楚地发现,嘉荫县上上下下为此付出的艰辛努力。
  “五老”和“十大员”守护青少
  嘉荫县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是从2011年开始的。6年来,他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五项措施——“抓基础、抓教育、抓关爱、抓整治、抓投入”。这五项措施就像五根配合默契的手指,推动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稳步前行。
  位置摆正了,工作就好开展了。嘉荫县委书记张奎近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活动直接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国家未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它放在心上、抓在手上。6年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专题汇报会、工作协调会12次,专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县委还下发了《关于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这项工作纳入县委党建目标管理和考评体系中来。
  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点多、线长、面广,没有一个全覆盖、无死角、配套齐全的工作网络是难以完成的。为此,嘉荫县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配备133名专职治安员和社工;在各相关单位、乡镇、社区、村屯、学校建立111个关工组织,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分解细化工作责任,使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交叉到位”的责任体系。
  从创建活动开始,嘉荫县就把富有爱心、富有责任感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织起来,并从机关单位选聘一批同志,担任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法律心理咨询员、家庭教育指导员、净化环境监督员、捐资助学协调员、脱贫致富帮扶员、科技文化传授员和失足劣迹帮教员。6年来,这支由650多名“五老”和“十大员”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尽职尽责地活跃在城市和乡村、社区和学校,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守护神”。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三农项目简介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本网招聘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