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连续六年近万未成年人零犯罪(2)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1-15
  政法部门党员干部兼任副校长
  “我们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接受程度,突出抓好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输入正能量。”嘉荫县关工委主任任桂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本措施。
  2016年11月,嘉荫县举行首届校园法治教育情景剧比赛。《包公审现代案》《纪律委员》《法尺无情》《勿以恶小而为之》《迷失的青春》等剧目,都是县城6所中小学师生自己编排的。剧目以遵纪守法为主题,近距离反映校园和家庭生活,使广大中小学生学法入脑入心,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法治教育。
  6年来,嘉荫县始终把法治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聘请公、检、法、司部门的党员干部兼任全县13所中小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经常组织开展法治教育讲座和主题班会,使这项工作常态化。
  嘉荫县朝阳镇佛山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智明说,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娇宠溺爱,在家里不知道孝敬老人,在学校不愿意互相帮助。针对这一点,佛山社区坚持用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组织他们参加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利用节假日慰问帮助孤寡老人等。
  力争实现10年未成年人零犯罪
  如何解决生活困难家庭、离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父母暴力家庭中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现实问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难点,也是嘉荫县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创建工作的重点。尚志社区12岁男孩儿郭某是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常年患病,县审计局退休干部刘翠玉与他结成对子后,多次跑有关部门,帮助他家申请了廉租房和贫困救济,使郭某免除了后顾之忧。县第三中学共有单亲家庭学生131名、留守学生43名,嘉荫县把这些学生作为重点关爱对象,由一名党员教师代管一个班级的单亲家庭学生和留守学生,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学生过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过端午节和中秋节时为他们举办联欢会,有的老师还把留守住宿生领回家中,让他们和自己孩子一道享受家庭的温暖。
  “具有身心缺陷的、被宠坏的和受到忽视的”三类未成年人,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最容易诱发犯罪。对此,嘉荫县各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班主任老师建立微信群250多个,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有重点、有目标地搞好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的心理趋于正常,逐步做到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和生活自理。
  为了打造“平安校园”,嘉荫县为各中小学校安装了与公安机关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并从退役军人中招录协警,配备到各学校驻校执勤,在校园内进行全天候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嘉荫县委副书记、县长徐铁成对记者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承诺。站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嘉荫县又瞄准了新的目标,到2021年,力争实现连续10年未成年人零犯罪。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