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蓟马的防治

来源:甘肃农业信息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2-22

  

  

  

  

  

  

  

  

  

  一、形态特征 

  蓟马又称瓜蓟马、棕黄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是一种细长而略扁的小虫子。该虫虽小,但为害严重。我省为害蔬菜生产的蓟马主要是瓜蓟马,其形态特征是:成虫体长约1.5毫米左右,体色呈淡黄色至棕色,两对翅均为膜质,狭长如带,翅周缘有长而密的缨毛;翅面上的翅脉极少,只有1~2条纵脉,几乎没有横脉。卵白色,若虫有4个龄期,一龄若虫无色透明,二龄若虫金黄色,三龄若虫白色,三龄末落入表土进入四龄(伪蛹),体色金黄,不取食。

  二、分布与为害

  该虫为全国性分布,日光温室等保护地蔬菜是其最佳的生存环境。该虫寄主范围广,食性杂,为害的寄主植物多达几百种,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菜豆、豌豆、大葱、百合、各种瓜类等蔬菜作物都是其最适宜的寄主。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的锉吸式口器取食寄主的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导致茎、果形成伤疤。被害叶片一开始是产生有白色斑点,后期斑点连片,叶片正面症状类似斑点性病害,叶片背面有黑色虫粪。为害严重时被害叶片变小、皱缩,被害组织老化坏死,植株矮小、枯萎,严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生活习性

  蓟马在日光温室内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终年为害。成虫在高温下活跃、善飞,但飞行距离短,是田间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该虫最喜蓝色,黄色次之;有很强的趋嫩绿习性,喜食植物幼嫩部位,常在花内栖息、活动,取食花粉或花的子房,造成花器畸形、发育受阻或果实褪色。

  蓟马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较强,但喜温暖、干旱的天气,其发育适温为23℃~28℃,空气相对湿度在40%~70%。一般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雌虫以孤雌生殖为主,卵散产于植株的叶片、花和果实等幼嫩的组织内。每头雌虫可产卵30~70粒。种苗调运和风力扩散是蓟马远距离异地传播的主要途径。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做好苗床管理,培育无虫苗,防止蓟马传播扩散。棚室内要注意清除残株、杂草,以减少虫源。

  2、物理防治   棚室的通风口和门窗要增设防虫网。针对成虫对蓝色趋性最强的习性,可在每个棚室内设置20片左右40cm×25cm的蓝色粘虫板或黄色粘虫板以诱扑成虫。一般粘虫板的下方与植株的上端平齐或略高,诱杀成虫的效果最好。

  3、药剂防治   可选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或10%溴虫腈悬浮剂(除尽)10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3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6%多杀●吡虫啉悬浮剂3000倍液等,进行药剂喷雾。每隔7~10天防治1次, 连续用药2~3次。

  为减少棚内湿度,也可每亩用22%敌敌畏烟剂300克,或20%异丙威烟剂250克进行熏烟防治。注意药剂防治时要交替轮换用药,以延缓蓟马对药剂产生抗药性。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nync/c107918/202112/192137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