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税:踏石留印 决战扶贫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3-05

  新气象,迎新年。涟源市湄江镇黄罗湾村,这个新年过得“新味”十足。崭新的村级公路如白练般蜿蜒,新建的文化广场洋溢着村民们的欢歌笑语;光伏发电、安全饮水工程、蓝莓基地等一个个新项目陆续上马,为村民们解决了老问题,带来了新希望。该村82岁的老党员龙济斌说:“这三年村里变化真的大,现在生活很方便,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地税扶贫队。”

  黄罗湾村的变化,只是湖南省地税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省地税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系列部署要求,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全省地税系统广大扶贫干部深入穷乡僻壤、坚守扶贫一线,织起了一张精准扶贫的爱心网。

  建好基层组织 夯实战斗堡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面对贫困村普遍存在的村级组织涣散、班子活力不足、干部年龄偏大等突出问题,全省地税系统各扶贫工作组采取有力措施抓牢基层组织建设。

  党员干部是基层组织的“细胞”。各工作组从拓展村级党员干部视野、更新干部思想观念入手,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强对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激发“细胞”活力。驻村扶贫工作组积极组织本村党员干部、村民组长到精准扶贫示范村考察学习,安排村支两委干部到省、市、县各级进行培训学习,提升干部能力,拓宽干部视野。在黄罗湾村,省地税局驻村扶贫工作组邀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农村百名优秀支部书记带头人王再德同志讲授党课、介绍经验,村支两委、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启发很大。

  班子强不强,致富带头人选得准不准,事关扶贫攻坚工作成效。近年来,各扶贫工作组通过树立正确导向,圆满完成了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村民公认、能力突出、思想开阔的能人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为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活力。同时,着眼长远积极培养预备党员和后备村干部,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等新生力量。有的扶贫队还指导成立了村级共青团、妇委会、老年人协会等群团组织。

  无规矩不成方圆。各工作组帮助各村建立健全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关规章制度、村规民约,上墙公布并汇编成册,对本村重大事项坚决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自愿服务等制度,较好解决了贫困村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加强。

  完善基础设施 搭好普惠平台

  贫困村大都基础设施落后,出行难、饮水难、卫生环境差等是广大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各扶贫工作组从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和最基本的问题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更多村民受益。

  黄罗湾村的“扶贫账本”上记着这样一组“收支账”:省地税局驻村扶贫工作组先后投入102万元对路基、护坡进行维护改造,对2.7公里村级公路进行硬化,为村民出行和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投入38万元建设村综合文化广场,让村民们拥有了较好的体育锻炼、娱乐学习的场所;积极协调争取相关部门投资58万元新建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光伏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7万元;实施全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70万元建成一个2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安装铺设管道入户,并投入48万元对部分水管进行维修改造,保证了全村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暖心水。扶贫投入不小,但确是普惠百姓、利在千秋的大事,这笔投入划算!

  衡阳县界牌镇将军村地处偏僻,是省级贫困村,由衡阳市地税局牵头负责帮扶。要想富,先修路。衡阳市地税局扶贫工作组根据该村实际,从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发力,多方筹措资金,硬化公路17.4公里。61岁的贫困户宋自生说:“前几年,在自家地种了两亩西瓜和香瓜,盼望着到了瓜熟的季节能卖个好价钱,便从山上租了一辆摩托,将西瓜和香瓜带到镇上去卖,可山路难走,结果到了镇上都筐了瓢,个个都卖不出去,只好又装回家喂猪,现在好了,路都通了,自家种的农产品都运得出去了,每年最少可增收5000元。”

  抓好产业帮扶 强化“造血”机能

  没有产业支撑,贫困村就难以真正脱贫。为帮助贫困村落实好产业扶贫项目,各扶贫工作组因地制宜、各显神通,积极争取、引进了一批群众受益广、适合本地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

  2016年,省地税局驻村扶贫工作组与当地村支两委多次商讨、实地考察,成功引进湖南星城明月发展有限公司到黄罗湾村投资建设休闲旅游、蓝莓采摘基地。该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蓝莓基地,政府帮扶资金已投资200万元入股,全村现已完成土地流转210亩用于种植蓝莓树。蓝莓采摘基地项目主要以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公司、贫困户和村集体按经济投入比例分配股份,并免费对黄罗湾村贫困户进行蓝莓栽培技能培训。蓝莓基地未产生效益前,从2016年开始星城明月公司每年给黄罗湾村不少于20万元分红,并保证贫困人口年分红收入1000元/人;产生效益后,按照收入比例进行分红。此举既解决了黄罗湾村部分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也让村集体和贫困人口有了稳定收入。

  当前,互联网经济高度发达,电子商务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湖南省地税系统扶贫干部创新思路,把产业扶贫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康乐村是株洲炎陵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平均海拔800多米,交通不便,共有60户建档立卡户,贫困人口192人,由炎陵县地税局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工作组按照“产业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大力发展黄桃种植产业。目前,90%的村民加入了黄桃生产合作社,全村种植黄桃700多亩,年产量60万斤,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为解决“产得出、销不动”的难题,炎陵县地税局扶贫组干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好当地党委政府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出“互联网+黄桃产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拓展网络销售渠道,让康乐村的黄桃不愁销路,鼓了村民的腰包,促进了黄桃产业发展壮大。

  坚持精准帮扶 确保“一个不漏”

  精准扶贫首要的是精准识别贫困户,做到有的放矢、一个不漏。按照要求,地税系统各扶贫工作组积极走访,对原有的贫困户重新逐户核查识别,对极少数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从扶贫档案中删除,对原本符合条件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评定为贫困户的农户进行重新认定。

  针对甄别出来的真实贫困户,扶贫组采取“一户一策、挂图作战”的方式,将农村扶贫条例及脱贫攻坚规划、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等进行公示,每一个贫困户都确定了帮扶方式、指定了帮扶责任人、明确了脱贫时限,做到了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查,每个责任人身上都有任务、有担子,有效提升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度。

  衡阳市地税局驻将军村扶贫工作组坚持“一户一策”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三年来共落实教育助学120人次,资金12万余元;产业扶贫69户;金融扶贫 46户,贷款金额140万元;兜底政策扶贫9户24人;医疗扶贫5户,扶助资金15万元;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发放慰问资金8万余元。在各方努力下,该村2016年脱贫18户44人,2017年脱贫26户94人,2018年将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将军村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衡阳市委书记周农对衡阳市地税局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脱贫攻坚还在路上,今后还需继续努力。”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巧艺说:“全省地税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抓好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去帮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彰显地税作为、贡献地税力量!”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