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村里五百零三个“穷亲戚”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02

  4月18日,商洛市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第一书记张洋彪正帮着群众采摘香菇。小伙子长得敦敦实实,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质朴中不乏几分斯文。村上的干部说:洋彪的父母妻儿都在市里,他一周只能回去一次,根本照顾不上家。可张洋彪说:在安门口村,我还有503个穷亲戚,他们一天脱不了贫,我就一天不踏实。

  今年34岁的张洋彪,2017年4月到山阳县板岩镇安门口村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安门口村位于山阳县城西南的马滩河畔,距商洛市区93公里,以劳务输出、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503人,是商洛市首批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

   树起党建这面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改变贫困面貌,必须有一支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张洋彪到村上后,先从抓党建做起。

  安门口村党建基础比较好,但与示范村相比,差距还很大。于是,张洋彪和支部成员多次谈话交心,并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召开组织生活会,对存在的问题剖析研判。短短两个月时间,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认真整改,支部与党员的联系更紧密了,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更强了。

  随后,张洋彪一一走访村上有能力的党员,动员鼓励他们率先垂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张书记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养殖场来,动员我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54岁的安门口村党员舒家宝说,经过反复研究,我准备在合作社、养殖场里推广贫困户养猪托管方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

   找准脱贫新路子

  来到安门口村,张洋彪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村上的每一条沟、每一道梁,走进了每一户人家。

  经过认真调研,张洋彪发现,村上致贫原因主要是立地条件差,山地多平地少,土壤瘠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产业发展规模小,既缺资金,又缺勇气;少数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针对村里的情况,他和村两委会制定了2017年全村脱贫攻坚实施计划。

  张洋彪积极协调村企合作,探索实践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的工作机制,以陕西诚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动员贫困户以集体贷指标入股150万元、争取产业项目补助资金入股100万元、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28万元,聚拢资金发展食用菌产业。村上尝试新土地流转挣租金、基地就业挣薪金、反租倒包挣售金、资金入股挣股金的一地生四金发展方式,有效地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原来产业单一的诚惠公司,仅仅半年就发展成为全县首家集食用菌种植、生猪养殖、食用菌深加工、有机肥加工、农光互补、产品研发、电商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绿色循环农业企业。

   提升群众幸福感

  群众身边无小事。这是张洋彪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经常带领工作队队员入户摸排,与村民促膝谈心,把困难群众的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今年64岁的曹远朝是安门口村白土寨组人,去年的一场大雨把他家年久失修的3间土坯房冲垮了。得到消息后,张洋彪第一时间上门查看灾情,把曹远朝安置到安全地带,并积极帮助他重新选址建起了新房。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入村以来,张洋彪主动为困难群众协调解决大小问题100多件。

  去年,安门口村先后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村、商洛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创建示范村、商洛市三变改革试点村,张洋彪也被山阳县委评为2017年优秀第一书记,他总结的贫困户剔除六个一工作法、贫困户档案标准化管理等机制和产业扶贫经验也在商洛市得到推广。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