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乡村振兴需多多培养新型农民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02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与媒体人热议三农话题时,谈及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他首次提出了绿领阶层这一概念,并大胆预言,这类年富力强、高知高能的新型农民群体人数将很快超过1亿。在本届全国两会期间,刘永好提出一项绿领培养计划,准备用5年时间,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参与,无偿为农村培育10万个新型农民和农技员。(3月15日央视新闻)

  刘永好委员表示无偿为农村培育10万个新型农民和农技员,善莫大焉,值得推崇。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毋庸置疑,今天的中国,要保障13亿多人吃上饭、吃好饭,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是首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严重。

  同样,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其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创造条件让农民走向职业化,成为自身领域的行家里手,对于探索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进一步看,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对农村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技术、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人力资本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之下,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培育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对于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沈峰)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