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稀有客 —— 鹅蛋为何成不了主角?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3-24

在蛋类大家族中,鹅蛋营养丰富,却很少出现在日常餐桌上。这背后,有着诸多原因。今天,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来跟大家聊聊。

餐桌上的稀有客 —— 鹅蛋为何成不了主角?

从养殖方面来看,养鹅可不是件轻松事。小鹅从破壳到能产蛋,一般需要 7-8 个月,和短短数月就能产蛋的鸡相比,耗时久太多。而且鹅对环境很挑剔,必须要有宽阔水域供其嬉戏、觅食,这限制了养殖规模的扩大。另外,母鸡通常每天产蛋,鹅却平均 3-4 天才下一枚,产量十分有限,难以大量供应市场。

口感和味道也是鹅蛋难以普及的关键。鹅是杂食性水禽,食谱广泛,水草、鱼虾、嫩草等都吃,这使鹅蛋带有特殊腥味。即便经过各种烹饪,这股腥味仍难彻底去除,让不少对味道敏感的食客避而远之。反观鸡蛋和鸭蛋,味道清淡,受众更广。

价格因素同样重要。因养殖成本高、产量低,鹅蛋价格偏高。市场上,一枚鹅蛋价格常常是普通鸡蛋的 5-10 倍。对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选购蛋类时,自然更倾向于价格亲民的鸡蛋、鸭蛋。如此一来,鹅蛋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在餐桌上普及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