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泽:产业扶贫打造新主体、新平台、大产业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02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周边5500多亩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连绵起伏的蔬菜大棚在朝阳下熠熠生辉,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蔬菜鲜嫩水灵,工作人员满脸笑容认真作业,真是大棚蔬菜四时鲜,乐坏山乡搬迁人。
  搭建新平台发展大产业
  会泽县按照建立“三联三争”机制、提高三个组织化的相关要求,成立了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统筹全县产业扶贫组织化工作。
  会泽县道成扶贫开发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冯波告诉记者,公司于2019年1月8日挂牌成立,属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职责是围绕实体化运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兴建产业扶贫实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破解集体经济“空壳村”难题;运营管理好县委、县政府划入的国有资产资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分两期搬迁安置81257人。县城安置点产业扶贫基地是县委、县政府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无法外出务工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依托县级平台公司——道成扶贫开发公司新建的一个产业扶贫基地之一。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基地已建成使用,总投资1.8亿元,基地分为108亩的育苗区、160亩的水培区、5032亩的生产区和220亩的冷链物流园区“四个区”,总面积5520亩。主要种植绿珊瑚、红罗马、西洋菜等20余个菜品,销往香港、广东、湖北等地。目前,90%的大棚已完成种植计划,其中,第一批种植700余亩已采收上市。
  为防范经营风险,道成扶贫开发公司引进云南维康农业公司采取土地及设施租赁的方式合作,道成负责组织搬迁群众到基地务工,合作方负责统一生产、管理和销售。
  搬迁群众稳定获得“三笔收入”
  冯波告诉记者,基地可带动搬迁群众稳定获得“三笔收入”、当地农户获得“两笔收入”、村集体获得“一笔收入”。
  搬迁群众获得“三笔收入”。首先,搬迁群众可以获得务工收入。基地可吸纳搬迁群众3800余人常年在基地和冷链物流园区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1.6万元以上。其次,搬迁群众可以自主发展创收。他们通过培训掌握生产管理技术后,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订单生产、自主管理,按每户管理经营2亩计算,可实现2500余户搬迁群众户均至少有4万余元的收入。第三,通过资产托管获得收益,每年可实现经营收益1300余万元,80%用于购买公益性岗位,可提供公益岗位1700余个;20%用于补贴安置区“爱心超市”,引导搬迁群众以劳动换薪酬,以积分换物资,激发内生动力。
  周边农户获得“两笔收入”:一笔是土地流转收入。另一笔是农家肥销售收入。
  村集体获得“一笔收入”:基地涉及的5个村(社区)参与土地流转和日常管理,每村每年获得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最多可达40余万元。
  育苗区每年可向周边地区提供蔬菜种苗1.5亿苗,带动建设订单生产基地5000亩,带动农户实现收入1亿元。冷链物流园区达到30万吨保鲜、冷冻冷藏能力,每天可配送和外运农产品1500吨,既可解决基地流通问题,又可补齐全县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短板”,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云南网记者 张雯 通讯员 刘光信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