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 作者: 时间:2020-06-02

  一是优化布局,特色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吴忠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基本形成了优质粮食、奶产业、肉牛、滩羊、瓜菜、酿酒葡萄、黄花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错位发展、优势突出、质效凸显的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打下良好基础。截至 2019 年底,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总产量102万吨以上;奶牛存栏20万头,规模化养殖率98%,鲜奶年产量90万吨;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2.3万头、546万只;绿色瓜菜、酿酒葡萄、有机枸杞、中药材、黄花菜面积分别达到52万亩、23.3万亩、16.9万亩、24万亩、16万亩,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90%。

  二是做强龙头,融合主体不断壮大。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加工集群、经营主体、服务群体、市场营销、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各个环节,引导经营主体在夯实产业基础、合理分配利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从而带动一产稳定、二产壮大、三产活跃、农民收入多元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4 家、合作社2031个、家庭农场930个;创建金地奶业、沃野大米、盐池滩羊、青铜峡鑫茂原蔬菜等19家产业化联合体;组建奶业、黄花菜、葡萄酒等6家产业联盟(协会);相继引进伊利、新希望、西鸽酒庄等大型乳品和葡萄酒企业,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带动能力,发挥了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育新业态,产业模式日益丰富。一是富硒产业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富硒农作物种植达25万亩,打造富硒基地75个,建成硒产品展厅18个,开发富硒农产品10大类196款,培育富硒大米、苹果、枸杞、黄花菜等农产品品牌15个。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了利通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盐池全域旅游示范县、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盐池县高沙窝镇、兴武营村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了同心县黄谷川休闲运动小镇等19家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海军农庄等22家宁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农庄。打造了葡萄酒庄、设施农业等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了盐池县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着力培育新型产业模式。目前,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2个,从业人员达到2700人,带动农户4122户,年接待游客164万人次,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三是农产品电商经营活力显现。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170余家涉农经营主体通过网络宣传企业、发布产品信息、拓宽销售渠道,85家中小企业利用“京东”、“淘宝”、“天猫”等网站进行线上交易,有98个龙头企业、125个专业合作社、67个家庭农场开展电商、微商销售,农产品电商品种达到320余种,销售收入达到4.2亿元。

  四是创新机制,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推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市场营销和农业信息服务等建设,鼓励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一体化全程式服务,重点开展动物防疫、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专业化服务创新试点。吴忠市立军农机作业公司采取“保底+利润分红”的方式,托管板桥乡和金积镇1035亩土地种植青贮玉米,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按照4:3:3比例分别分红97.6元/亩、73.2元/亩、73.2元/亩,实现了村集体、服务组织和农户的三方共赢。

  五是强化合作,产业融合度不断深入。产业化组织方式不断创新,“订单农业”带动种植业农户作用凸显。富源牧业等养殖场迅速扩张,提高了养殖规模化水平,构建了与农户、合作社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同心县探索“1+6+N”股份联合经营模式,由荣振合作社牵头,联合6个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贷款5万元,由合作社托管经营,年户均收益4000元;伊利乳业公司通过一期到三期项目投资,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奶牛托管及养殖场打工增加收益;青铜峡鑫茂原蔬菜产业联合体建立生产基地,建设分拣、加工、包装、冷链物流体系,发挥龙头企业资金、信息、市场优势,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