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微观察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05-02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价值正在释放。春来百花开,时下各地的油菜花节、梨花节等节庆活动如火如荼,不少人走进乡村田园,不光是图吃喝游玩,更愿意扭秧歌、听大戏、干农活,体会不一样的乡土生活,农村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

  现在农村富裕了,农民对文化生活需求更高了。今年春节返乡,家乡一个镇里8个村,就有5个村上演村晚,有的为村里的好媳妇、文明户等现场颁奖,有的把乡村压箱底的稀有剧种搬上舞台,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形式,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

  乡村承载乡愁,是许多人的心灵故乡。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地方搞撤村并居,一个个村庄在消失;有的追求GDP不惜代价,经济发展起来,文化却荒芜了,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有的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文化墙,浮于表面,忽视对村民的文化培训和激发内生动力。有的村小楼建起来,环境美了,却没有富脑袋,歪风邪气长期存在,干群关系紧张,这样的乡风民风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

  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能任由文化载体衰落凋敝。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不是一味地去孤守空心化村庄,也不是追求乡村和城市一个样,而是要尊重不同城市和乡村的不同文化,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城市反哺农村,不是无度开发农村资源,而是要让透支的农村休养生息,留得住青山绿水,建设符合农村实际的美丽乡村。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当前首要任务是摸清家底,做好传统村落归纳梳理、登记造册等工作,采取行动进行创造性继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历史、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等惠民工程建设,举办书画展、体育赛事等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

  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要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文化建设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要因地制宜,在开发中传承,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切入。坚持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文明评比,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家园,乡土人情、村规民约,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要让它们真正活起来。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