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点石成金” 石旮旯长出“致富树”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时间:2024-08-19

  

  

  7月31日,天刚蒙蒙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角镇乌江村村民张洪胜就带着家人来到苹果桃基地,为下“订单”的客户采摘苹果桃。来到果园,他们在石旮旯里上上下下来回穿梭,精挑细选,1个小时左右,7个筐装得满满的。

  很难想象,张洪胜家这片生机勃勃的桃园,在10年前还是石漠化严重的撂荒地。坡度陡、乱石林,一眼望去,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这里的贫瘠曾经远近闻名:“一个三壕湾,尽是石滩滩。春种一座山,秋收一小篮。”

  “守着石头山,在石缝里刨食,顿顿红苕洋芋苞谷粑,找个媳妇难上难。”这是生活在这里老一辈人的写照。趁着务工浪潮的兴起,张洪胜不到20岁就外出务工。2013年,张洪胜到朋友家玩耍,看到当地在石旮旯里种上了苹果桃,产量高、口感好、收益不错,他也萌生了回乡种植苹果桃的想法。于是,在外漂泊20多年的他,带着自己的积蓄回到了村里,一次性流转了当地500亩石漠化地,在当地政府石漠化治理政策的支持下,开始了自己“点石成金”的创业梦。

  从2014年春季开始,张洪胜就和这片石漠化地较上了劲。“一次种不活,就种两次,没有土壤,就从其他地方搬运。”在张洪胜的坚持下,一株株桃树苗在石缝中抽出嫩叶,慢慢地长了出来。经过几年的精心管护,一棵棵高大树冠慢慢地遮住了裸露的石头,石头山变绿了。

  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桃园里的人行便道纵横交错,方便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便捷了游客前来赏花采果,带动了乡村旅游。春天,漫山粉红的桃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夏秋时节,苹果桃成熟了,不少市民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种植苹果桃不仅让荒山披上“绿装”,更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当地村民一年四季都能在基地里务工。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返乡创业,选择了耐干旱、耐瘠薄,适合在石漠化地区生长的苹果桃、黄桃、花椒、山桐子等经果林种植。

  “在石漠化区域种植适宜生长的经果林,不仅治理好了石漠化,还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县林业局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豆俊波说,彭水是全国100个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全县岩溶地区面积3437平方公里。多年来,通过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多项措施,彭水已完成人工造林116098.9亩、封山育林12436亩。

  荒山不再荒,石窝已染绿。行走在彭水石漠化山区,一抹抹绿色已成为最靓丽的色彩。如今的彭水,一座座“石头山”,正逐渐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408/t20240819_135145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