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进出口的红线:假劣种子,一票否决!

来源:三农内参编辑部 作者: 时间:2025-05-19

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在种子进出口贸易愈发频繁的当下,守住国门防线至关重要。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告诉大家,《种子法》以刚性约束划定红线,为农业生产与生态安全筑牢屏障。

种子进出口的红线:假劣种子,一票否决!

《种子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禁止进出口假、劣种子以及属于国家规定不得进出口的种子。

现实中,假劣种子的流通会给农业生产带来致命打击。假种子播下的是“空希望”,可能导致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劣种子即便出苗,也因抗病性差、产量低,让农民一年心血付诸东流。而“国家规定不得进出口的种子”,背后藏着更深层的生态考量。比如,部分外来物种种子一旦入境,可能因缺乏天敌迅速泛滥,挤占本土植物生存空间;一些携带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更会成为生态系统的“定时炸弹”。像此前曾有未经检疫的杂草种子混入进口粮,在国内田间疯狂生长,严重威胁本土农作物。

这条法规犹如种业国门的“守门员”。一方面,海关等部门通过严格查验种子标签、检测发芽率等指标,拦截假劣种子;另一方面,依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配套规定,对禁止类种子实施全链条管控。全国三农调研中心的调研员认为,这不仅守护了农民的“钱袋子”,更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确保每一粒跨境流通的种子都能安全落地、合规生长。

全国三农调研中心三农调研员,致力于精准捕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热点问题,及时响应社会关切,推动三农问题的积极解决。加入我们010-69945235。

全国三农法制调研中心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