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护生态魅力银川入画来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1-22
原标题:壮士断腕护生态 魅力银川入画来

今年前10月,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15天,同比增加20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0.7%,改善幅度居全区地级城市首位。

银川市荣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环境监测人员现场采样

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

  2018年,关于环保,银川有太多的故事。

  1-3月,还在采暖期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与重污染天气“失联”了。往年,它们至少要会面10多次。然而如今,银川市民却迎来5年来,与“银川蓝”最多次的相遇。

  6月,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办事处富宁村村民吴志有去了块“心病”,离他家仅有20米远的石灰厂被拆了,这个石灰厂曾吵得他彻夜不得安眠。同样在6月,他所在的街道共取缔了12处散乱污企业。

  10月25日,银川市又多了个名字——国际湿地城市。这是目前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项荣誉。银川市成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11月,银川市出台《关于发生焚烧秸秆等废弃物污染环境事件问责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对凡是辖区内出现秸秆等废弃物焚烧污染环境事件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一律严肃问责追责”。银川市严格落实“禁烧”责任,切实保障环境质量,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今年以来,银川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行动,打好补齐生态保护短板的攻坚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打好蓝天保卫战 守护“银川蓝”

  今年前10月,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15天,同比增加20天,与此同时,6项主要监测指标平均浓度同比均下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5%,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7%,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0.9%,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0%,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3%,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4%。

  这些数据的出现,绝非偶然。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在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从源头消除污染因子。2017年10月,针对银川市冬季容易发生静稳天气,空气不易流动的气象条件,银川市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决战攻坚指挥部,制定并印发了《银川市全面落实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第二次调度会议要求的整改方案》《关于迅速落实自治区第三次调度会议要求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冬防攻坚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2018年初,银川市针对供热结构不合理、燃煤污染严重、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大、产业与项目布局不合理、城区内建筑工地数量多分布广、夏季臭氧污染形势愈发严峻等问题,银川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制定了《银川市2018年蓝天工程实施方案》《银川市2018年散煤治理工作方案》《银川市2018年臭氧污染防控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全市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达标治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银川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彻底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内容,细化了治理措施,量化了考核指标。

  蛇打七寸,治气也要抓住要害。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银川市始终坚持治煤、治企、治尘、治车、禁烧“四治一禁”为抓手不放松,多措并举,形成治理合力。

  采暖期锅炉污染,总是让北方的每个冬天陷入矛盾之中,一头连着群众的冷暖,一头是百姓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如何才能既让百姓不冷,又不给蓝天抹黑?银川市全面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结束长期以来城区锅炉房分布小、散、乱的局面。今年,银川市新增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面积4100万平方米,至此,银川市1.1亿平方米供热面积中,有6200多万平米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其余还有3600万平方米为天然气锅炉供热、约1300万平方米为壁挂炉供热,燃煤供热面积仅占360万平方米。以华电“东热西送”集中供热项目为例,该项目以华电灵武电厂为热源,盾构穿越黄河,超长距离热力输送,大温差热泵技术供热,并且通过集中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对供热设备的整体远程控制和无人值守。该项目替代城区燃煤小锅炉155台,减少燃煤量13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万吨,减少烟尘排放3.5万吨。

  据了解,2017年,银川市共拆除燃煤锅炉507台,共计2163.56蒸吨。2018年至目前,又拆除了102台燃煤锅炉。这两年,是银川市有史以来燃煤锅炉拆小并大最多的两年。此外,银川市治理散煤用户7294户,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41个。

  生物发酵及制药企业恶臭扰民问题一直是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今年以来,银川市不断强化生物发酵及制药企业恶臭整治,目前,泰瑞制药已全面停产,启元药业对异味无法治理的工序实施搬迁,伊品生物已关停色氨酸生产线并完成2条复合肥生产线的拆除工作。而为了遏制挥发性有机物上涨的势头,银川市对绕城高速范围内的25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企业、21家废旧塑料加工坊、2231家餐饮服务业、72家机动车维修行业、111家小型制造加工企业进行了整治。

  与此同时,银川市全面推动重点行业达标排放治理。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重点对火电(含自备电厂)、钢铁、铁合金、建材、水泥等涉及扬尘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企业,在物料运输、装卸、储存、转移等设施、工段、场地的无组织排放进行深度排查,并督促整改。

  “我当环卫工人11年了,前些年,我每天下班摘下口罩,口罩都是黑的,鼻孔里也是黑的。现在可不这样了,有机械清扫,道路干净了,灰尘也少了。”银川市西夏区环卫工人娄秀银说,去年11月份,他们手里又领到了新的清扫工具——防尘扫把,专治清扫过程中的二次扬尘。防尘扫把的应用,事实上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银川市在治理扬尘方面的事无巨细。今年以来,为降低扬尘,银川市强化对工地、裸露空地、堆土扬尘监管,加强城乡绿化,严格道路扬尘控制,加强采矿区扬尘整治。全市488处建筑工地“6个100%”落实率达到94.26%,355处裸露空地治理率93.52%、146处堆土治理率86.99%。共新建10个小微公园,裸露斑秃地整治、行道树及分车带植被补植补栽全面完成。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2.89%,对道路进行了“4+1”深度保洁作业。

  推进老旧车淘汰、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行驶、加强在用车污染治理、加快推广应用电动汽车,银川市多措并举“治车”。据了解,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淘汰排放不达标车辆1.6万余辆,查处“冒黑烟车辆”违法行为1800余起,渣土车违法行为2.1万余起,遗洒、飘散载运物违法行为1万余起,已有500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而在秸秆禁烧方面,银川市将2018年10月1日-2019年5月15日确定为秸秆禁烧巡查督查期,利用无人机、网格员等巡查方式,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力争做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在禁烧的同时,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亮剑黑臭水体

  “以前要是刮风,离沟10米远都能闻见臭味。你看现在,河道笔直畅通,河水清澈,岸上还种着柳树、苜蓿。”西夏区市民李茂说起西大沟大连路至沈阳路段的变化,忍不住连连称赞。以往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他休闲散步之地。无独有偶,第二排水沟兴庆段也早已没了往日“黑臭”的模样,而是换上了“绿衣”,河面浮岛上的菖蒲长势良好,给河面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据了解,今年银川市9条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整治工作。事实上,到本月底,随着银川市建成区水体清污分流工程的完工,今后在银川市建成区内将很难再见到臭水沟穿城而过的场景。银川市建成区内的银东干沟、平伏桥四清沟、满城街东侧沟已完成控源截污,沟道为干沟;陈家圈沟上游污染源已全部取缔。银川市建立了黑臭水体长效管控机制。不断加大日常巡查,及时清理、清运沟体水面浮游生物、岸坡杂草和垃圾,确保每条沟体日常环境卫生达到沟岸两侧平整,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水面无塑料袋、落叶等漂浮物的要求。同时,借助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介,加大对市民的宣传引导,呼吁和动员各沟体周边居民、企业全面行动,不向水体倾倒垃圾,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近年来,为改善水环境质量,银川市强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建设、水源地保护等水环境治理工程。今年1月~10月,银川市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黄河银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实现“Ⅱ类进Ⅱ类出”。鸣翠湖、艾依河水质指标平均浓度均符合Ⅲ类标准;南郊、北郊、东郊3个在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在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保持稳定;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较去年明显改善,10月份,银新干沟入黄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今年6月,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处理设备投入运行,处理过的水清澈见底,没有明显的气味,这意味着处理工艺从改造前的二级提升到了一级A。至此,银川市3区内8家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平全部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A标准。不仅如此,银川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从2016年的日处理45万立方米提升至60万立方米。同时,全市8个工业园区合并为5个,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

  此外,银川市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清理、疏堵结合及沟道沿线污染源搬迁等措施对6条主要入黄排水沟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水质监测,对艾依河、鸣翠湖、阅海等采样点按照每月1次的频率,定点采样监测,掌握艾依河等湖泊湿地水质情况;成立6个巡查组定期对艾依河及9条主要入黄排水沟及汇入的支流、沟、毛渠进一步开展排查,对巡查发现的排污口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封堵;实施滨河水体净化湿地扩整连通工程,通过扩挖、连通水系,建设8个表流人工湿地,形成南北长50公里、面积1.1万亩的滨河水系,有效保护黄河水生态环境、改善入黄排水沟水质;加快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污水处理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市还建立了由银川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市长担任副总河长,市“四套”班子其他领导、各县(市)区委书记分别担任河长,将治理、管护任务具体明确到36个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河长制体系,落实市级河长14名、县级河长129名、乡级河长231名、村级河长546名,涉及河(沟)道141条;落实市级湖长10名、县级湖长66名、乡级湖长78名、村级湖长99名,覆盖湖泊74个。

  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土壤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制机制,推进疑似污染地块调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为百姓的“净土”设置了一道道防线。

  今年以来,银川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银川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银川市政府与市辖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准入各项规定,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日常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做好项目规划选址及用地供地工作,逐个排查核实已供土地基本情况。确定并公布2018年土壤环境监管重点企业19个,各县(市)区和本辖区土壤环境监管重点企业全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督促企业每年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目前,19家企业中,7家停产,2家关闭,10家在产企业中7家已完成自行监测工作,3家正在开展监测工作。此外,银川市还组织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共上报数据15399个并通过国家审核。

  “园区一年要回收稻草50多万吨、玉米秸秆5000多吨以及蒲草、芦苇4万多吨,不仅灵武的,永宁、贺兰甚至平罗、青铜峡的秸秆我们都有回收。”灵武市郝家桥镇王家嘴村草编园区协会会长李建军说,2013年成立的王家嘴村草编园区占地200多亩,有20多个草编户,他们用从周边回收的秸秆生产车皮草帘和温棚保温草帘。李建军从事草编加工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今年他又回收了2000多吨稻草、1000多吨玉米秆以及2000多吨芦苇、蒲草,据他估算,这些全部变为草帘等后,能为他带来二三十万元的收益。事实上,从事草编加工受益的不止他一人。李建军说,他一天最多时的用工量达到200多人,一年下来他给工人开出40多万元工资,而这些工人大多来自移民村泾灵村以及闽宁镇。

  据了解,银川市多渠道开展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全市还回收农用残膜3182.69吨,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3.5%。与此同时,银川市创建“三减”示范区28个,在四环绕城高速以内开展农业种植中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三禁”行动,禁用面积7.49万亩;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规模养殖场268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3%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银川市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2424万元用于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550亩钝化剂播撒,11条农渠砌护。

  银川市在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以雷厉的“绿盾”专项行动为宁夏的“父亲山”贺兰山撑起保护伞,悉心呵护着宁夏平原的生态系统。银川市成立“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督查组,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清理整治工作的督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由银川市负责整治的40处人类活动点位中,因历史遗留及交通设施原因拟保留的14处项目已由各责任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整治方案,并按照方案完成了整治工作。银川市牵头清理整治的26处点位已全面清理整治完成,并均通过了自治区阶段性验收,累计拆除各类设施21处,拆除房屋1293间共15.67万平方米;累计播种各类草籽2500余斤,修复面积约70.6万平方米。

  俱往矣,且看凤城续新篇。银川将一如既往将地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全力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不断改善环境质量,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李阳阳)

三农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投稿服务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三农发展促进中心